首页>
根据【关键词:酒神精神】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生命两境中的复仇女神——论美狄亚与蘩漪形象之比较
-
作者:
郭亚坤
来源:
梧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日神精神
美狄亚
酒神精神
-
描述:
文章试图用尼采的日神、酒神精神二元论来分析比较两位女性形象的同与异,阐述了美狄亚是酒神精神的宠儿,而蘩漪是日神与酒神悉心孕育下的宝贝儿,论证了《美狄亚》和《雷雨》在东西方悲剧中的经典性。
-
酒神精神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作者:
贺丽华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悲剧
酒神精神
陌生女人
-
描述:
斯·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她将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一名根本记不起她相貌的男子,临终前以一封催人泪下的信表白自己毕生的爱情。这位陌生女人忘我、几近病态的爱情,恰恰体现出尼采的酒神精神。而她自尊、坚强的个性,以及内在的生命活力,都与酒神精神相吻合。
-
戏剧《边缘》中的疯女人形象解析
-
作者:
叶红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边缘》
酒神精神
-
描述:
戏剧《边缘》塑造了一个酷爱自由,却不断走向自由对立面的现代女性形象。主人公柯蕾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着疼爱她的丈夫、朋友和亲人,但她并不满足,她要追求冲破世俗、打破陈规的生活。结果,不顾一切地去打破世俗的代价是她失去了爱情、亲情、友情,最终沦为杀人狂魔,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疯子。细读剧本就会发现她的这种疯狂行为正是酒神精神的反映,酒神精神使得她强烈反抗男权,但也导致了命运的悲凉。
-
荆棘丛中的超越
-
作者:
任小玲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主义
颠覆传统
酒神精神
宗教情结
-
描述:
虹影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素来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她的创作理应受到国内文坛的重视。 虹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其对梦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不妥协姿态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温良恭俭让”的中庸基调,张扬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同时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历程折射着中国历史转型期流浪与回归的变奏曲,反映了世纪末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早期生活形成了虹影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她在小说世界里延续着“海的女儿”的追梦之旅,颠覆传统的同时积极建构,以精英的叙事立场固守一种唯美的理想主义。她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
-
从朱丽叶,克里斯汀和繁漪比较研究悲剧的死亡主题
-
作者:
吕煜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恋母情结
恋父情结
古希腊悲剧
酒神精神
死亡主题
-
描述:
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古希腊悲剧,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悲剧达到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此时莎士比亚是个成功的承接。西方悲剧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经历了古典主义和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并在19世纪产生了悲剧人物形象理论。到了20世纪,西方悲剧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人物形象理论。 本文将从东西方文学作品中选取三个典型悲剧女性: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悲悼》中的克里斯汀,及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繁漪。这三个研究对象是我深思熟虑和细致筛选的结果。首先,这三个研究对象均是女性。纵观
-
西方文学中的酒神精神——以安娜、爱玛、白兰为例
-
作者:
苗慧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爱玛
安娜
悲剧
宗教
酒神精神
白兰
-
描述:
酒神精神是尼采提出的一个哲学与美学概念,它最早出自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尼采自己相当赞许酒神精神,并自称“酒神哲学家”。酒神精神由古希腊的酒神崇拜活动演变而来,酒神或者说酒神祭祀活动在古希腊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娜·卡列尼娜、爱玛、海斯特·白兰是西方文学作品当中较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最具典型特点的是她们都是婚后出轨的女性,百余年来,围绕着她们所进行的研究不胜枚举。安娜的爱情癫狂、爱玛的情欲放纵、白兰的爱情坚守,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女性有着相似的命运和选择,她们悲剧的背后隐藏的是酒神精神内涵,酒
-
丁玲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类模式特征
-
作者:
马力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因素
莎菲
模式特征
人物性格
丁玲
酒神精神
人物结局
知识女性形象
组合方式
小说
-
描述:
人物形象的类模式特征显示了该类形象性格的全部要点,也是我们研究该类形象的切入点。丁玲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类模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物性格内在组合方式和人物结局上。从性格内在组合方式上看:性格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从性格全貌上看,呈现为一个处于冲突状态的矛盾体。人物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它只是人物在某一阶段奋斗成果的显现,而不是人物一生命运的裁夺。这结局又是充满辩证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