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郁达夫】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川端康成与郁达夫性爱描写比较研究
-
作者:
单大欣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性爱描写
川端康成
郁达夫
-
描述:
川端康成和郁达夫是中日两国的著名作家。他们由于家庭环境、个人情感经历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也有相同的地方。二者都关注两性关系,关注女性。而同样的性爱描写却在描写程度、女性形象塑造、反映主题等方面有差别。本文就此做研究不难发现中日两国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
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窥探
-
作者:
尹琳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日本
郁达夫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曾留学生活日本长达十年之久,与日本结下了复杂的因缘。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等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日本形象。文章通过梳理其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日本形象的作品,来分析这些
-
情多累美人,多情著文章
-
作者:
周凌云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情
女性形象
郁达夫
-
描述: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达夫无疑是个“情多”的人,但这在那时的文化群中,并不足以特别到唯一。然而,表现形式的自叙体,感伤的多情去著文章,却形成郁达夫独特的文学架构和文学形式。郁达夫的多情累到了自己的一生,但也成就了在文学上的一番事业。
-
论郁达夫的孤独童年与文学创作
-
作者:
张晓霞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童年经验
文学创作
郁达夫
-
描述:
童年经验往往给作家一生的创作涂上了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作家对作品情绪基调的确定和创作题材的选择。郁达夫也不例外,他作品中感伤的笔调、“零余者”与底层女性形象、抚慰心灵的大自然,追根溯源,都可以从他的童年体验中找到原型。童年是其创作的灵感与源泉之一。
-
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
-
作者:
陈晓兰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
女性形象
郁达夫
-
描述:
郁达夫主要从政治军事、地域、文化和日常生活三个层面认识日本,他的日本观也表现出三重性,三者既分离又结合。在文学创作中,郁达夫个人与日本的关系主要通过跨种族的两性关系得以体现,性别意识与国族意识、男性身份与民族身份相互对立。小说中的日本女性形象体现了郁达夫对日本的道德评价。
-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
作者:
聂明霞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权威
两性关系
女性意识
郁达夫
-
描述:
两性关系的描写是郁达夫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的存在,在其所写的大部分小说中都涉及到了两性关系,郁达夫试图透过两性关系的描写来展示他与外界的关系,其中包括当时孱弱的中国与新盛的日本之间的关系,也有作者与社会
-
性与民族、国家
-
作者:
郭香鹏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
颓废
郁达夫
民族国家
-
描述: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创者和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郁达夫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赢得了尊敬。自从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发表后,郁达夫便蜚声文坛。他在作品中大胆地描写了两性间
-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探究
-
作者:
汪婧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灵与肉
自叙传小说
郁达夫
-
描述:
在写作过程中,郁达夫往往把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作品,其小说中那种阴郁、迷乱的生活情景也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真诚、勇敢而又放纵,把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提升到艺术的诗性高度,形成了混乱而又奇特迷人
-
浅析郁达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转变
-
作者:
田德芳
肖晓珍
黄萍萍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郁达夫
《沉沦》
女性
-
描述: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鲜明士大夫特征的现代作家,其小说大多书写知识分子在苦难(旅程)中苦闷的精神与沉重的肉身,在灵肉挣扎中寻求自我拯救的过程。其小说中的女性经历了欲望化邪念的象征向人性升华的转变,体现着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类型化书写的特征。
-
浅析郁达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转变
-
作者:
田德芳
肖晓珍
黄萍萍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郁达夫
《沉沦》
女性
-
描述: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鲜明士大夫特征的现代作家,其小说大多书写知识分子在苦难(旅程)中苦闷的精神与沉重的肉身,在灵肉挣扎中寻求自我拯救的过程。其小说中的女性经历了欲望化邪念的象征向人性升华的转变,体现着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类型化书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