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女性主义文学的几点反思
作者: 曾翔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性主义文学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女性主义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的世界,相反,却走入了一个阴暗的胡同里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独立智慧的女性形象,也看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丑妇恶妇形象,还看到了打着颠覆男权的旗帜,以自己的身体为资本进行生理意义的“身体写作”的女作家形象。透过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反思身体写作的弊端,会让我们对女性主义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对女性主义的泛滥有所警惕,同时,警醒女性,思考女性特质,思考人性,还会让我们在接受外来的文化与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警醒。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作者: 王玉鹏   来源: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作者: 姜敏   王玉鹏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身体写作”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代表的第三代。在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当代中国女性“身体写作”现象反思——西苏身体写作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作者: 齐立梅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西方写作理论   女性文学  
描述: 针对90年代中国出现的女性“身体写作”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当代女性文学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浅谈一家之言。
身体写作:女性意识的张扬与迷失
作者: 姚馨丙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张扬   迷失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描述: 女性意识包含作为女人的性别意识和作为人的社会意识两个层面。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中出现的“身体写作”张扬了女性性别意识,它以女性肢体话语的自由表达,丰富了女性文学的内涵,突破了男性中心文化的长期禁锢。但另一方面,“身体写作”中呈现出的勃发——放纵的女性欲望、反叛——媚悦的两性关系、自恋———封闭的生存状态,足以说明女性社会意识的迷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损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真正繁荣,也在一定意义上有碍于21世纪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健康发展。
身体写作的两类文本——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上海宝贝》作品内涵的一种比较
作者: 朱宪云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卫慧   内涵比较   丁玲   女性文学  
描述: 丁玲《莎非女士的日记》和卫慧《上海宝贝》以它们对私语空间中女性隐秘经验的描写取得了写作姿态上的形似,但却遮掩不住内在的差异。两者内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男权的反叛与回归、灵肉统一与灵肉分离、写作的深度与平面化等方面。后者使女性写作发生了断裂甚至倒退。
女性“身体写作”的嬗变及其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作者: 罗淑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演变   身体写作   女性话语   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坛,有一批女性作家主张在创作中表现“身体哲学”,热衷于“身体写作”,直接从身体的感觉出发,通过对欲望的张扬与描写,来实现其对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生活形态与人生观念的叙述,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本文从有关“身体写作”概念的梳
“70年代”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作者: 赵晓丽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身体写作   “70年代”女性作家   消费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卫慧、棉棉、九丹以及木子美等一批“70年代”女性作家极端“肉体化”写作的出现又使女性文学饱受非议和指责。 事实表明,“70年代”女性的极端“肉体化”的创作已经从单纯的文学现象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成为了各种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阵地。这是耐人寻味的过程。到底怎样看待“70年代”女性的创作呢?笔者认为,“70年代”女性对“身体欲望”的书写并没有偏离20世纪女性意识发展的“轨迹”,而是女性主义在现代女性文学中的一种极端表达。
女性意识中的“力比多”元素
作者: 于忠兰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力比多   身体写作   女性意识   性属理论   双性同体  
描述: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表现的中心话题。目的是要在文学的领地重新盘点和改写女性缺席的历史。东西方的作家们在对女性进行书写的时候既有共性,也有不同的地方,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所经历的文学思潮流变。 首先,简介力比多含义以及它在文学领域中给人们的启发,女性主义者借此寻找自己的精神世界。 弗洛伊德提出“性本能”的快乐原则,把人在力比多释放的过程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虽然把一切行为归结为力比多的释放有失偏颇,但人在现代文明环境下,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女性主义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写作的演变
作者: 郭宝峰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创作   转型期   身体写作   性意识   性别意识   文学的恢复和发展期  
描述: 从性别意识和性意识这个角度来看,当代女性文学可以进行十七年文学创作、文学的恢复和发展期、转型期以及走向歧途四个阶段的划分,在这种阶段性的发展中,"身体"由遮蔽走向公开,"性"的书写成了一种时尚.由于这种失去文化背景的依托刻意对"性"的书写,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在创作上作家们也无法得到新的突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