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身份重构】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女性身份的重构:A.S.拜厄特《占有》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吉静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占有》
拜厄特
身份重构
-
描述:
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1936—)在创作中展现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思考。1990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占有》是拜厄特又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也是评论家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对这部“魔书”的研究包含了女性主义、原型分析、精神分析、叙事学等多种视角,却鲜有人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本文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恢复女性话语权和承认个体差异等思想在《占有》中的反映,揭示拜厄特重构女性双重身份的意图。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绪论、主体和结语。绪论对拜厄特的生平及小说艺术成就
-
双重压迫下女性的觉醒——《呼唤》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
-
作者:
吴聪聪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双重压迫
《呼唤》
考林·麦卡洛
身份缺失
身份重构
意识觉醒
-
描述:
作为一位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以其1977年出版的经典之作《荆棘鸟》而著称。2003年出版的《呼唤》则被认为是她继《荆棘鸟》之后家世小说的回归之作。小说以澳大利亚早期工业化和“白澳政策”为背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人物。她们在殖民霸权和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状况引起了读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后殖民女性主义注重对边缘弱势阶层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处于种族、阶级、性别互动下的女性生存状况,是一个分析双重压迫下女性的恰当理论。以后殖民女性主义为基础,本篇论文首先试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