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灵与肉的变奏曲
-
作者:
吕巍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日本文学史
人物形象刻画
《雪国》
解读
女性形象
变奏曲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川端康成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充满了凄美的色彩,其代表作(<雪国>便是最好的的例证.在<雪国>中更多的是通过人物形象刻画来完成作者的这种创作理念的,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川端康成通过对驹子和叶子的描写,将这种美以一种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向我们传达出来,并且赋予她们以拯救与净化的主题.本文试图从<雪国>中的两位女性形象人手来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
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
作者:
滕金秋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性别歧视
托妮·莫里森
女性主义者
奴隶制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
-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并在1988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家的极大兴趣,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由于托妮·莫里森的黑人及女性身份,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和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及经历。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莫里森突破传统文学经典中黑人女性的刻板模式,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揭示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