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话语权】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浅论《非诚勿扰》节目的女性形象和窘境
-
作者:
黄丽丽
陶建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视率
女性形象
话语权
-
描述: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在同类相亲类节目中也独占鳌头,尤其是在女嘉宾形象包装上更胜一筹,但是失真的女性形象产生了很多问题,给嘉宾、电视台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要努力还原真实的女性形象。电视媒介要提高媒介素质,不能让节目变成走秀似的舞台,也不能单纯把女嘉宾看成节目收视率的卖点,而要还原相亲节目中真实的女嘉宾,创造积极的媒介环境。
-
家事和国事中的祖母:长篇小说《木铎》中的女性崇拜
-
作者:
安庆云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铎》
女性崇拜
价值重估
话语权
-
描述: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代表着人类的圣洁情感和美好愿望。在特定的历史年代里,《木铎》中的祖母并未受到传统观念的捆绑,也没有因为男权思想的规训而成为其帮凶与共谋者。把持着"木铎"这一承载家族和民族文化、精神与信仰的神圣器物的几代铎人,都与祖母有着密切的关系。蒙昧的祖母终其一生完成了改变家族性格这一特殊使命,她的故事折射出女性崇拜的光辉。
-
从六六作品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以《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为例
-
作者:
张闽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六六
知识女性
话语权
-
描述:
六六在作品中塑造了多个丰满鲜活的知识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不尽相同,但是她们的命运却非常相似。在男权话语依然强势的今天,这些女性面临生存中的同一问题——话语权的缺失。本文以六六作品为例,旨在探寻女性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董贝父子》与《福尔赛世家》
-
作者:
王育芳
来源:
译林(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尔斯华绥
狄更斯
话语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反映维多利亚时期的两部作品《董贝父子》和《福尔赛世家》中,狄更斯与高尔斯华绥各自刻画了一位财富之家与男权社会的叛逆女性形象,她们是男权话语世界中典型的"红颜祸水"。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权力话语分析对"红颜祸水"这一指称进行了解构,指出作品蕴含着对男权文化中心的质疑以及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肯定,探索了女性获得真正自由的途径。
-
女性命运解读与超越性别的叙事策略:评《城南旧事》之《惠安馆》
-
作者:
林艳丽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麻木
命运悲剧
话语权
儿童视角
-
描述: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由五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串连的故事构成,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的故事。《惠安馆》是小说的第一部分。本文借鉴广义修辞学和叙事学相关理论,从男性话语权对
-
谈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话语表达
-
作者:
崔婷
王莹莹
来源:
青年文学家(A版合创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
话语权
身份认同
-
描述:
谈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话语表达
-
女性主体的颂扬:论亦舒的小说创作
-
作者:
王雷雷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薪酬
女性意识
道德
话语权
-
描述:
在家庭和婚姻状态下的两性关系中如何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主体性的价值归属。其中,亦舒强调了薪酬的重要作用。在她看来,薪酬是女性取得话语权并获得较高的利益的必要条件。第二部分将以典型的女性形象为案例分析,揭示
-
广告女性形象塑造与女性消费诉求
-
作者:
赵科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诉求
消费
女性解放
话语权
女性
-
描述:
在百年近代广告史中,女性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告中,讲述着这种商品如何的解除她们的烦恼,实现她们的喜好,改变她们的价值观等等,但是这些广告女郎所讲述的故事是不是就那个年代女性的心声?在百年广告的历史中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广告与当时的女性消费者的期待需求或愿望背道而驰,那么是什么人打造了这些广告女郎?是什么人制造了女人的梦想?
-
女性主义批评与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赵洋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男性作家
文学世界
伍尔芙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话语权
男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批评和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其他流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理论特征独占鳌头。女性主义动摇了长久以来人们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思想观念,其震撼和冲击不言而喻。女性主义强调的是性别意识,这是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女性主义批评向传统的文学批评观念发出了挑战,不仅打破了男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历史,而且为女性批评话语与男性批评话语平等创造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