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许鞍华】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表达
-
作者:
徐琨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题电影
女性意识
许鞍华
-
描述: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都是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而表达她独立的女性意识,她的作品中带有较强的女性悲情主义色彩,感情基调又是哀而不伤的,通过对女性情谊的表达,展现她内心的单纯美好的情怀。审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可以去发现不同于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世界,她更多地通过平淡的描述方式、简单的色彩背景去挖掘女性人物的内心情感,将一个个女性形象独立出来,而不是完全依附于男性角色,具有典型的人物特色。
-
论许鞍华影片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
作者:
李静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女性意识
许鞍华
-
描述:
在许鞍华的社会伦理影片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经过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最后回到中性立场解读社会问题。她始终以较温和的性别立场关注着女性在平凡生活中的生存状态。
-
许鞍华电影中女性人物的“美丽心灵”:以《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桃姐》为例
-
作者:
乔俊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许鞍华
《女人四十》
《桃姐》
-
描述:
许鞍华在不同时期的三部代表作品《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桃姐》中选取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人物展现她们面对各自生活境遇时的人生态度。《女人四十》中的阿娥面对家庭琐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与担当;《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姨妈即使退休后仍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几次骗局使姨妈人财两空而不能在大上海立足,她对生活充满幻想但最后却安心于年轻时最想逃离的现实处境;《桃姐》中的桃姐已是人近暮年,她在对人处事上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超脱。三部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人生遭际都经历激变的社会潮流,她们身上都满怀导演深刻的人文情怀。
-
论许鞍华的电影创作
-
作者:
谢丽娟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鞍华
艺术风格
主题意蕴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是一位坚持文艺类型片创作的导演,多年来她一直用自己平实冷静的镜头反映着社会的千姿百态,用充满人文关照的情怀述说着边缘人物的平凡人生,从《疯劫》(1979)到《投奔怒海》(1982),从《女人,四十》(1994)到《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再到《桃姐》(2012),她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好影片,许鞍华现如今已经成为香港文艺电影的唯一标识,在香港影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尝试在对许鞍华的电影作品的整体关照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许鞍华对漂泊与寻根主题的阐释,并探析她的作
-
从激情燃烧岁月观《黄金时代》女性视野
-
作者:
赵万斌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写镜头
许鞍华
萧红
《黄金时代》
女性视野
-
描述:
许鞍华导演的新作《黄金时代》的上映,可以说开创一个对人物传记拍摄的新时代。本文主要从女性人物的刻画,从打破传统的影视语言的语法规则——特写镜头的运用,来刻画和彰显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女性对命运的抗争。一个镜头的顺序改变,塑造和丰满了女性视野中,坚韧不拔的个性。帮助观众解读著名女作家萧红;也从影片外,解读导演和她的艺术魅力,从而震撼于导演在影片中,逆向剪接带来的无限遐想和张力。
-
女性意识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徐启达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个体
女性生命
叶如棠
女性视角
后现代生活
半生缘
天水围
许鞍华
顾曼
女性生存
-
描述:
许鞍华用自己的女性视角与女性情怀给予女性深切的关注。将女性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搬到银幕上,为我们塑造了一批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许鞍华的女性意识探讨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一、许鞍华的女性意识(一)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自我意识,是指女性意识到社会应该为女性提供一个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也是事实上的平等、公正、富有建设性的女性生存、发展空间;是指女性意识到须从几千年的边缘角色、次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