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莫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莫言小说中“被压抑”的女性形象解析
-
作者:
王西强
张笛声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压抑者
莫言
女性人物形象
-
描述: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类卓尔不群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她们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身份地位外貌各异,多是某种时代悲剧、某种制度弊端或情感"被压抑的""第二性",是"被牺牲者"和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虽然她们的最终命运与结局不一,但都体现了莫言试图借助"女性"这一性别视角解构历史、描画时代精神、批评社会弊病和表达人文关怀的叙事意图。
-
灾难背景下莫言的女性观
-
作者:
翟瑞青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女性观
灾难背景
-
描述:
整个20世纪就是一个充满灾难的世纪,战争频仍,各种天灾人祸连绵不断,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交替更迭,作为时代记录者的莫言,一方面,他看到了20世纪时代变迁过程中广大女性用无法估量的能量承载着人类的一切苦难与悲伤,并着力呈现了她们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他又把女性看作一个极具审美特质的审美对象,用一种超越性别意识的眼光,塑造了一批吃苦耐劳又具有独特浪漫精神的丰满鲜活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特殊背景下女性身上的人性美和女性美。
-
被召唤的主体之痛——解读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于红珍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被召唤的主体
莫言
《蛙》
女性形象
-
描述:
莫言的小说唱出的是他对女性的赞歌,不过这种赞歌是建筑在女性悲歌的基础上的,而长篇小说《蛙》是又一曲女性悲歌。女性的主体身份是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争论的焦点,阿尔都塞所论及的意识形态与主体的召唤理论恰好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理论强调了被召唤的主体如何被意识形态召唤为主体并通过自我发生作用。自我的规训使得被召唤的主体所承受的痛苦成为一种无法诉说的痛苦,小说《蛙》中恰恰诉说出女性的这种痛苦。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我姑姑、黄秋雅、王仁美、王胆等众多女性作为主体在灵与肉上所承受的双重煎熬与痛苦。
-
男权意识下的突围与困境——莫言小说女性形象再解读
-
作者:
张相宽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莫言
困境
突围
小说
女性
-
描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看作叛逆和颠覆传统伦理的典范,但究其深层原因,审视其生存真相,会发现她们深受子嗣至上、男尊女卑精神桎梏的束缚;她们被传统贞操观念、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极度压抑;同时她们对男性依附性的意识也根深蒂固。通过她们的突围及其困境,莫言洞微烛幽,深刻批判了女性长期以来受到男权压迫的事实。莫言用他的作品证明了男性作家描绘女性情感、揭示女性命运的可能性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