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男性意识下的女性世界:解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 肖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女性世界   男性意识   陌生女人  
描述: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批判、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批判以及对作家本人的批判,认为男性意识形态和男性权力话语对茨威格创作深有影响,其文本中仍然有较强男性意识形态的显现,其小说中的女性仍然生活在男性权力话语为其编织的囚笼中。
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的人道主义激情
作者: 孙岩梅   来源: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人道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是位对女性描写情有独钟的作家。他致力于女人性心灵的开掘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激情和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不仅表达了茨威格的人道主义精髓 :仁爱、热情、牺牲精神 ,而且蕴有作者自身遭际的悲剧性内涵。她们是茨威格式的女性形象 ,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激情
茨威格与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堕落:以《变形的陶醉》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作者: 崔芹   来源: 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堕落   茨威格   女性  
描述: 茨威格是西方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张爱玲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传奇。两人跨越不同的国度,但文学创作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刻画。本文仅以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和茨威格笔下的克里斯蒂娜两位女性走向堕落之路的过程来加以解析。
温柔的忍受者:茨威格作品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 曹学庆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悲剧人生   压抑   女性  
描述: 茨威格以独到的视角,前卫的思想,描述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主动去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更多的是那些处于社会的边缘,被传统的男性世界忽略,处于被欣赏,被评判的地位。这些可怜的女性被阴暗的情欲所控制,不能自拔。
从艺术生产理论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作者: 陈曦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自由   艺术生产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以创造中短篇小说闻名于世,生前曾是拥有读者最多、最为人喜爱的德语作家.这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依然保持着对
浅析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塑造
作者: 孙雪竹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塑想   茨威格   小说   女性  
描述: 以描写女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是以挖掘处于无意识激情中的女性心理、展示女性生活遭遇和情感见长的作家,恐怕非茨威格莫属了。他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致力于女性心灵的开掘,塑造
男性意识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肖英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女性世界   男性意识   陌生女人  
描述: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批判、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批判以及对作家本人的批判,认为男性意识形态和男性权力话语对茨威格创作深有影响,其文
情欲的选择:浅析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心理
作者: 卜懿   来源: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欲   茨威格   女性心理  
描述:茨威格的小说中,有众多的女性形象,用于支撑女主人公的都是一个个痛苦而动人的故事,她们面对情欲的浪潮,有着不同的选择态度,或放纵或压抑或珍视.作者着力表现了她们心灵的痛苦和挣扎,通过对其心理的剖析揭示了她们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塑造这样一批情欲浪潮中的女性形象,意在展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深层思考.
女性有我意识的疑似觉醒-茨威格与林白笔下女性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 胡泊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林白   女性形象  
描述: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和中国作家林白的作品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女性心理、欲望与命运的解读上,他们笔下的女性也一直被认为是有着女性意识觉醒表现的群体之一,但实际上,这些女性的所谓自我意识并非从根本上萌发,她们的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或依附他人或被动接受,充其量是一种疑似觉醒的表现。
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
作者: 王均萍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东方他者   西方主体性  
描述: 茨威格的《热带癫狂症患者》通过塑造可恨、可恶的东方异域马来西亚、放荡和卑贱的东方女性形象、愚昧臣属的东方男仆形象建构了弱小的东方他者,从而自我界定了一个强大的西方自我主体,体现了西方控制力量与意志。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