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艺术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黄粱梦与“野地记忆”:解读《能不忆蜀葵》
-
作者:
刘恋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炜小说
野地
艺术的精神
艺术家
黄粱美梦
能不忆蜀葵
商品经济
知识分子
《九月寓言》
女性形象
-
描述:
读过《九月寓言》、读过《家族》的人们总是对张炜心存期待 ,指望张炜在其熟悉的轨道上继续知识分子道德理想的诉求 ,由此批评家可以在一个熟悉的维度之上自如挥洒 ,而读者可以在一方寓言式的场景中不断加深以往的阅读印象。但这种期待本身是存在问题的 ,它的依据来自过去阅读中感性或理性的文本认识 ,这种印象即使曾经多次呈现 ,我们依然不能够为它必然再次出现而理直气壮。率先跳出这种期待怪圈的 ,恰恰是作家张炜本人。 1999年他所推出的小说《外省书》其实便有了这样的企图 ,人们蓦然发现张炜的小说开始与日常的生活逐步贴近
-
一个东方人对西方的“远征”:曾广智的自拍摄影
-
作者:
顾铮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西方文化
自拍
摄影作品
艺术家
行为艺术
不同文化
东方人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
描述:
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旅行者,是一个我所处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大使。这是华人艺术家曾广智(Tseng Kwong Chi,1950-1990)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自己所下的定义。在1980
-
玛雅·黛伦对“先锋”的阐释
-
作者:
刘剑梅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玛雅
仪式化
艺术家
先锋性
个人主义
先锋派
美国电影
艺术形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大拼盘、大杂烩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并不崇尚先锋性。在商品化潮流的冲击下,先锋小说和先锋电影几乎面临绝迹,不知是养育它们的土壤已经变得干涸,还是它们自身已走到了尽头,对动荡的社会失去了关怀与批判。然而,即使在先锋派已不再时髦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忘却玛雅·黛伦(Maya Deren,1917-1961)的电影。讲求实际而且内
-
一腔一韵总关情:郑培英唱腔艺术赏析
-
作者:
沈瑞和
来源:
南国红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人物
戏曲演员
观众
唱腔艺术
艺术家
老师
杜丽娘
感情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戏曲演员,一要好声,二要好样貌。好声,嗓音清爽、甜美,亮丽而有靓气;音域宽广,高响低雄。俗称“一声压百丑”,此之谓也。好样貌,相貌靓丽,身材优美,修短适中,白里透红。这些是爹妈给的,或曰天赋条件。然而,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行家有云:“好声未必好听,好样貌未必好睇。”只是“鬼(口甘)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