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自我异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安妮·塞克斯顿诗歌的女性个体意识延续和异化
-
作者:
薛春霞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异化
自白诗
安妮·塞克斯顿
女性个体意识
-
描述:
安妮·塞克斯顿的诗用感性的语言和想像否定男性定义的单一女性形象——"家庭的天使","男性的附属",展示了女性多重心理,多种角色,多种体验。叙述者"我"在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外力的挤压下,呈现出真实和虚构的矛盾,对女性个体意识的探索表现出一定的延续性和异化。
-
艰难的自我建构:解读电影《望乡》中的“南洋姐”阿崎婆形象
-
作者:
李志颖
来源:
东南亚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自我异化
底层女性
《望乡》
自我建构
-
描述:
日本电影《望乡》中的南洋姐阿崎婆形象在社会论范畴内一直被解读为批判社会制度的符号,然而这一底层受损害的女性形象在本体论范畴内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阿崎婆曲折的生活经历不仅详细地叙述出女性的自我在权力话语的抑制下不断异化的过程,同时也表明,在底层女性的个体存在中,被压抑的自我依然潜在,并且经过女性主义的人文关照后会破茧重生,展现出它应有的社会价值。
-
简析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设置
-
作者:
李玉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群体
自我异化
主流文化
白人
秀拉
小说创作
黑人女性
莫里森
女性形象
美国黑人
-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洛里恩城,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曾为白人家的帮佣。在莫里森生活的19世纪,美国黑人在地域与文化的断裂中经受着白人主流文化的异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中成长的莫里森逐渐认识到,修复美国黑人文化的断裂、注重黑人团体共存是破解这一异化境遇的必然追寻。莫里森在霍德华大学毕业后进人康奈尔大学研修沃尔夫和福克纳的小说创作,这对于其小说创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