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文学改编电影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赵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文学改编   黑人女性   美国电影  
描述: 纵观美国文学作品中改编成电影的例子,黑人女性形象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学术界关于美国文学改编电影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别作家作品的电影改编进行分析,如电影《紫色》中黑人形象的反抗意识、电影《相助》中的自我意识解读等。笔者在对比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基础上,从黑人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黑人女性意识的嬗变历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建构意义三个方面,对美国文学改编电影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论美国电影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 杨金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美国电影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一部电影能够反映一种心声,女权主义题材影片就是其中一种,它像一匹黑马杀入美国电影中。本文就从“女权主义”的出现入手,从影片分析的角度来阐述不同题材影片所具有的核心内涵,以当代美国电影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作品探讨美国电影中所折射出的女权主义以及女权主义的成因。希望通过分析电影中表现出的多种角色形象,反思得出,在整个由男性主导的电影系统中,作为主体的女人也不再缺席。
美国20世纪80年代家庭伦理片的文化读解
作者: 景向南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片   八十年代   美国电影  
描述: 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基调,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范不仅在于调节家庭本身的成员关系,更重要的是反映着社会的整体规范。一个时代的到来和过去必然会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特殊的社会印记,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伦理片作为一种形象而直观的文化表达手段,自然也承载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和人文情怀。本文以《金色池塘》、《普通人》和《克莱默夫妇》等影片为例,研究了特定时代下美国家庭伦理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界定了文章的研究对象,说明
论严歌苓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刻画
作者: 李新宇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宿命感   生存状态   编剧协会   小说作品   个人倾向   作家协会会员   美国电影   严歌苓   异常清晰  
描述: 作为当代文坛著名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严歌苓既是备受影视青睐的原创故事圣手,也是金牌影视编剧,她近年来接连创作了《铁梨花》《幸福来敲门》《梅兰芳》《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视作品,获得赞誉无数,现为美国电影编剧协会会员。然而两相比较,笔者个人倾向于阅读严歌苓的小说作品更甚于欣赏其影视作品,严歌苓自己也曾说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