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意识的觉醒——谈《去吧,摩西》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丽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妇女观   抗争   追寻  
描述: 关于福克纳的妇女观问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则通过对福克纳的名篇《去吧,摩西》中女性人物的分析后认为:福克纳不是一个“厌女主义者”,而是一位同情妇女,尊重妇女,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道主义作家。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在福克纳女性塑造中的体现
作者: 姜华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原型   女性形象   集体无意识  
描述: 以容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弗萊的原型学说为理论基础,作者结合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南方社会经历,以及自身生活经历来说明福克纳在小说中是怎样来进行女性形象创作的。
美国式“祥林嫂”与中国式“扭曲的玫瑰”——浅谈福克纳与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李红叶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鲁迅   女性人物形象比较  
描述: 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与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探寻造成爱米丽小姐与祥林嫂悲剧命运
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论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年轻女性形象
作者: 杨萍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   年轻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福克纳是公认的20世纪美国文学巨匠,由于他对文学的卓越贡献,被授予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各种传统的和创新的手法,深刻而全面地探究了美国旧南方败落
The Gender Prejudices in Light in August
作者: 吕海霞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刻画   《八月之光》   性别歧视   福克纳   世界文学  
描述: 本文通过对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女性人物的分析,旨在解读福克纳笔下的男权中心主义。采用的是小说叙述视角分析与人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前者是从不同的叙述视角分析入手,而后者则从传统的人物刻画分析切入
探索福克纳的创作潜动机——解读《喧哗与骚动》
作者: 王智音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意识   荒原情结   福克纳   神经症人格   时空意识   自主情结   《喧哗与骚动》  
描述: 威廉·福克纳是享誉世界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集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于一身,深刻而全面地探索了美国旧南方解体的根源;揭示了处在历史性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和南方人的精神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