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社会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建构女性自我存在的空间——以莫言和村上春树小说创作的女性为中心
-
作者:
胡学敏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救赎
身体突围
社会身份
自我建构
-
描述:
在东亚历史主流话语中,女性一直作为男性附属物的“第二性”存在,但莫言和村上春树却不约而同地将视角定位在女性的“自我存在”这一焦点上。他们肯定女性为僭越内囿的社会身份所做的不懈努力,又真实展现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痛苦迷惘;他们站在生命自由的立场,提倡女性“爱的权力”和“身体解放”,又对女性在身体/主体突围中的悲剧命运寄予无限悲悯;他们或以“生育”彰显母性的伟大,或以“死亡”反抗虚无、救赎自我,完成女性生与死的自我救赎/建构。莫言和村上以相似的创作路径和精神底色,塑造出背离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为实
-
新世纪女性文学与超性别写作
-
作者:
吴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新世纪
女作家
后殖民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社会身份
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中国女作家是一个极度敏感的群体,尤其对时代造就的社会主流意识的变革有着很强的接受心理.从早期的"自由女性主义"对女性性别意识的唤醒,到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躯体写作",都凸现了女作家自我对历史的独特体验,她们以独特的声音构建了文学的母性系谱,并以此颠覆了传统的男性中心的写作传统对女性形象的种种不真实的界定与表达.超性别写作源于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者苏珊·斯坦福·弗里德曼的见解,她曾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时,提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该"超越女作家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