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位突破男性文化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析《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的性格特征
作者: 操凤玲   张阳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男性文化   女主人公   审美意识   夏洛蒂·勃朗特   性格特征   社会历史   罗切斯特   圣约翰   女性形象  
描述: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cauvoir)在她的《第二性》(The secondsex)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她认为,在社会历史中,男性居于主导和决定地位,女性则处于破主导和被决定的地位。女性的历史和现状是由男性的需要和利益决定形成的。在这里西蒙阐述了女性在男性文化的审美意识中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显然,女性通常是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是以男性的配角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所以,在以男性文化为主导
伊甸之光--徐小斌访谈录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花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作家   神秘   社会历史   写作   深度与广度   形而上空间   小说   精神病患者   徐小斌  
描述: 徐小斌在当代文坛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局外人”姿态。她以诡谲的想象力、超拔的智性与敏锐的感受力长久地构造着一个个由神秘的文化符码筑成的“别处”:从弧光,海火,到敦煌,中缅边境的佤寨,蓝毗尼城,我们从中体察的是社会历史文明与人性深层悲哀的别一种视角,她的小说如同美丽的珊瑚触角,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写作“无限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她心爱的人物,则是具有透视人类灵魂的通灵性,堪破世情、揭示本真的“永远的精神流浪者”。她们的存在隐隐地构成与现代文明社会的紧张的对峙关系。对于徐小斌而言,写作既是一种“以血代墨”的生命需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