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娇娇楚楚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妇女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鼻子   浅色   双下巴   化妆品   颧骨   眼镜框   公事包   知识女性   形象设计   粉底霜  
描述: 娇娇楚楚知识女性形象设计提案文/张运高大型给人的印象是充满自信心及活力、外向、有说服力及进取心,但缺点是难与人相处,带有侵略性及过分权威性,占有欲强。因此选服饰时要注意:颜色要柔和,例如浅灰、浅蓝、杏色等;外衣亦不宜深色,质料最好是羊毛,恤衫款式要简...
丁玲的女性意识及在创作中的表现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动机   莎菲   人生悲剧   自身弱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题材选择   女性生存状态   知识女性   性压抑   阿毛姑娘  
描述: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论丁玲创作中的妇女解放问题
作者: 黄瑛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创作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   中国文坛   个性解放   启蒙运动   解放道路   二十年代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描述: 妇女解放作为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时曾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出现在二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上的丁玲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就是因为她真实地描写了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历史性转折,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崭新风貌的妇女形象,使读者在特定的审美领域,看到了中国几代妇女为求解放而奋斗的艰难历程和光辉足迹。
论婉卿形象的艺术和美
作者: 陆文采   顾顺泉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行素   《长恨歌》   杨贵妃   唐明皇   形象美   六宫粉黛   婉卿   时代女性   《子夜》   知识女性  
描述: 茅盾是个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小说家.研究者对他笔下的“时代女性”群像的研究,巳成为茅盾研究的热门,但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中的张婉卿等的研究,比起《蚀》、《虹》、《子夜》等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来,婉小姐不免有点受到冷落了.这使我想起了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尽管作者对她的美不是完全赞美的,但由于她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于是白居易不仅写出了杨贵妃的美已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境地,而且将她和唐明皇的爱情写得生死不渝,以至真挚到“在天愿作比翼
论知识女性曾树生的艺术美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宣   女性美   激流三部曲   美学价值   人性美   曾树生   个性解放   知识女性   《寒夜》   人生理想  
描述: 在塑造女性美的作家中,巴金是个具有独特成就的作家.从《激流三部曲》到《寒夜》,他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新女性的群象.笔者在这里,仅对《寒夜》里的知识女性形象的艺术美,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读者.如果说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新女性琴,是他将中国知识女性传统的美和时代的美融为一体,使她以自己的斗争,和青春的活力,从黑夜走向了光明.为新女性的个性解放,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那么他在《寒夜》里,则是以深沉而热情的笔致,描写了新女性曾树生追求个性解放的坎坷遭际,唱出了一曲悲哀凄切的挽歌.从美学价值来说,曾树生是
新知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历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政策   形象   年代   苏联   花瓶   宗教运动   中共   知识女性   中国共产党史   李汉俊  
描述: 20世纪30年代职业女性的形象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首开"女禁",1929年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条例》中正式取消国家文官考试中的性别限制,为知识女性进入职业领域开辟了一条道路。到了1933年,"花瓶"作为政府机关女职员的代名词开始流行起来,一旦谈及女职员或女性从业问题,人们就会自然想到"花瓶"。而这样的
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荒林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女性独立人格   自我定位   张洁小说   是不能忘记的》   北河   爱的精神   知识女性   祖母绿   女性形象   社会价值  
描述: 与其把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1979)、《方舟》(中篇,1981)、《祖母绿》(中篇,1984),看作是对女人故事的叙述,对女人、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不如把它们当作张洁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事实上叙述者张洁与她的人物形象始终处在同一思索、探求和前进的层面。承接“五四”新文学史上丁玲们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张洁走向了女性精神建构层级。在张洁小说里,我们能读到女性充满智性思辨的自我定位、自我人格价值认定。与丁玲们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依赖外部社会环境重大变迁而多少有点类型化不同,在张洁小说
“围城”内外的女性群像——林海音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叶柳青   来源: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分析   林海音   一夫多妻制   主要方法   文学历史   母性精神   策略问题   女性人物形象   创作成就   婚姻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读的方法   围城   男性形象   含义   性与爱   女性群像   台湾文学  
描述: “围城”内外的女性群像——林海音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 1 2 3 ...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