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萧红的女性抒写
作者: 杨春风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男权社会   萧红   女性形象  
描述: 萧红笔下的女性生命是黯淡的,性别特征得不到尊重,自然生育既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悲剧命运的根源;她们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活着承受人生苦难,死也结局悲惨,境遇令人感叹。
王韬的妇女观及其文化心理
作者: 党月异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妇女观   王韬  
描述: 明清的思想家们对妇女的肯定与尊重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儒家的传统思想,仍然是对男权社会的维护。而王韬由于较多的接触西学、游历过西方,他在文言小说中表现的妇女观具有近代意识,通过他所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异国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可以看出他的妇女观是基于男女平等,主张妇女有所作为,尊重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提倡一夫一妻,是对男权社会的大胆挑战。
荒野城堡中的疯女人——对《呼啸山庄》与《独角兽》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宗蓝   来源: 甘肃农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男权社会   自由之爱  
描述: 《呼啸山庄》和《独角兽》,这两部由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创作的可称之为女性主义文本的小说,都以其结构独特的方式塑造了惊世骇俗的女性形象。《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独角兽》中的汉娜,在父权制的强大统治下失去爱的自由而又疯狂追求自由之爱,她们的悲剧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沈凤喜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作者: 古大勇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凤喜   《啼笑因缘》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  
描述: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沈凤喜作为生存于中国传统男权社会女性形象的代表 ,其一生前后时期分别扮演了任人玩弄的物品性天使形象和惨遭弃置后被禁闭的疯女人形象 ,而这正是作为两性性别对峙中两个男性樊家树与刘德柱对作为女性沈凤喜这种角色的转换与确认。剖解沈凤喜形象可帮助我们解构存在于小说中的男权主义文化中心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力结构
欲说还休:从《菊花》解读约翰·斯坦贝克的女性观及其矛盾性
作者: 杨坤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矛盾性   悲剧   女性主义  
描述: 《菊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题材的短篇佳作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男权社会里渴望自由、追求自我却无法实现梦想的女性形象。结合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发展的社会背景,分析对伊莉莎的女性主义内涵及其矛盾的个性,以此探讨斯坦贝克女性观的矛盾性。本文指出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女权运动中争取自由的女性的态度,斯坦贝克的态度也代表了同时代的男性对女性社会角色认知的局限性。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弱者形象   男权社会   甄嬛传   女性形象  
描述: 2011年末,《后宫·甄嬛传》以其精良的制作,情节紧凑的剧情,以及真实而自然的宫斗场景,将后宫争斗类题材的电视剧推向创作的巅峰,引发受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针对后宫题材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女性形象进行概述,分析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借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分析男权社会下女性作为弱者形象的确立,并进一步在男权社会下对《后宫·甄嬛传》中女性形象进行文化解读。论文正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对《后宫·甄嬛传》作品的概述,论述同一时期内后宫类题材电视剧的现状,概述《后宫·甄嬛传》从中脱颖而出及
《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重塑
作者: 侯文瑞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重塑   女性主义  
描述: 有评论者认为乔伊斯是“厌恶女性之人”。然而,这一论断有失偏颇。在其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中,乔伊斯大胆而巧妙地将意识形态的价值与心理分析结合起来,以不同的笔触刻画了独立自主、具有自我意识、敢于挑战传统的女性,并对限制女性生活的男权文化进行了批判。如果结合乔伊斯所处的时代和家庭背景以及作品来分析,便可看出乔伊斯对女性是怀有深刻同情的。本文将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视角重新解读《都柏林人》中的五个故事《伊芙琳》、《寄宿公寓》、《悲痛的事件》、《母亲》和《死者》,对这五个故事中的女性人物进行了初步的
压抑的声音 疯狂的女人:中西复仇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傅渝红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仇   男权社会   颠覆   疯狂的女人  
描述: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疯狂的复仇女性形象已经成为妇女对男权文化和制度叛逆的典型。这类形象更能体现女性主义所倡导的文学研究与批评——通过分析、研究、塑造这样的形象来达到对男性权威社会施予女性的无数谎言与话语的解构,达到割裂、剥离被固定的传统女性形象,重新为女性定义、命名的目的。本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中西方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中典型的疯狂的复仇女性形象大分析,探讨这类形象所共有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证明这类形象在实质上具备更多的主体意识与自主行为,她们才是真正的女性形象。当然,中西方疯狂的复仇女性形象
似是而非—小议凯特·肖邦女性形象创作的模糊观
作者: 潘英慧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模糊观点   系统女性形象   凯特·肖邦  
描述: 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末期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她一生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部小说集。很多评论家一致认为肖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肖邦堪称塑造人物的天才。她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但总体而言,根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这些女性人物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传统的贤妻良母和觉醒的新型女性形象。 贤妻良母拥有温柔、挚爱和无私的母性。她们是维多利亚时期人们所崇拜的女性形象,也是男权社会下多数女性必须扮演的角色。当女权运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很多女性渐渐觉醒为自己应得的权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会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叙写特征   艺术特质   女性形象  
描述: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1 2 3 ... 11 12 13 ... 24 25 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