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男性话语下的两性塑造及表达:电影《我愿意》之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高彤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男性形象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描述: 大部分男性导演所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都难以跳脱男性视角的束缚和父权意识的局限。男性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虽然开拓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电影,但是否能超越男性叙事自身的局限、打破性别立场提出批判性思考,从而客观、正确地塑造出特定时间与环境下的两性形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以孙周导演拍摄的女性题材影片《我愿意》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
难以言说的王的女人——浅论阿来《格萨尔王》中妃的形象内涵
作者: 宋茹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阿来   他者   《格萨尔王》   女性  
描述: 《格萨尔王》是阿来用现代视角、以小说家个性化的叙事方式重述藏族史诗《格萨尔》的小说作品,作者用小说的形式把这部流传于民间的史诗提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小说除了为我们塑造了高大伟岸、神勇无比的英雄之外,让我们的眼神和视线为之停留、思想和心灵为之触动的,还有那些让我们满腹感慨却欲言又止而不知从何说起的女性形象——王的女人。
被看的女人:以《时代》年度封面人物为例探讨时政类主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作者: 邵薇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男性话语   男权文化   大众传播学   刻板印象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时政类   女性形象塑造   《时代》  
描述: 前言:长久以来,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下,媒体为了迎合男性话语的需要而片面塑造或恶意丑化女性形象,媒体上的女性角色一直是通过男权文化塑造之后而形成的。约翰.伯格针在《看的方法》一书中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被看"是媒体塑造的女人的命运,而"看"的动作属于男人。①这在主流媒体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在媒体上表现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在不断改善,但仍存在被物化和边缘化的问题。
五四“爱美剧”中的“新女性”
作者: 周成华   姜丽清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瑞   中国现代话剧   社会问题剧   男性话语   新女性形象   田汉   五四启蒙   话剧运动   女性解放   易卜生  
描述: 在"爱美剧"运动中,第一次出现了男女合演——由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惟一的女学生吴瑞燕演陈大悲《英雄与美人》中的女主角,这是话剧运动在女性解放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令人称道的是,"爱美剧"中还塑造了许多"新女性"的形象,这些"新女性"既代表了五四启蒙文学的女性解放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五四启蒙文学对女性的遮蔽。一、刚刚觉醒的新女性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民众戏剧社的作家们也试图以"提
丛林樊篱中的悲剧化“他者”
作者: 刘鹏康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地位   “男尊女卑”   男性话语   波伏娃   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者   现实主义文学   男性意象   权制   形成时期  
描述: 亨利·劳森开创了19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民族主义和丛林文学传统,被尊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他灵活运用了短篇小说的形式,以澳大利亚特有的丛林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澳大利亚民族形成时期丛林人的艰难生活。《赶牲畜人的妻子》塑造了一位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一度被奉为早期澳大利亚女性的典范。以往对该作品的解读多从丛林女性的伟大形象切入,颂扬丛林女性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母爱。然而换一种
女性的另一种自尊:比较《苔丝》与《简爱》中女性的爱情观
作者: 张玉颖   来源: 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苔丝》   《简爱》   爱情观   勃朗特   女性人物形象   红颜祸水   罗彻斯特   爱的权利   西方文学史  
描述: 一、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在西方文学史上,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血肉丰满而又异彩纷呈的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她们各有不同的性格、命运、遭遇,但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以美貌、忠贞、温顺、富于自我献身等为特征,堪称"淑女"或"家庭天使";一类以美色加淫荡为主要特征,以至"倾国"、"倾城",属于"红颜祸水"型;第三类则是"悍妇"或"女巫"型,主要性格表现为残暴和工于心计。通过对文本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历史、城市与女性文学
作者: 赵斌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博士论坛   反抗绝望   男性话语   《名作欣赏》   镜观   女性世界   聂尔   男与女   书写历史  
描述: 历史、城市与女性是本期《名作欣赏》较为突出的几个话题。这三个话题,均带着强烈的反思特性,如伍尔夫所说,“总有这样一只蝎子蛰伏着”,逼我们不断地自问、自省。“史记风散文”专栏的特邀作家聂尔先生一开始就直接发问:“历史有什么用?”这与本刊一开始组建专栏的立意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之所以书写历史,反思历史,就是为了以历史之镜观照当今,避免于人类发展的路途上再走弯路,避免那些血淋淋的悲剧、惨剧重新发生。若历史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