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妇女政治参与模式与建构
作者: 张佳佳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男女平等   模式建构   性别  
描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妇女政治参与相对于男性对政治的主导(如成为执政主体和行政主体)具有后发性、边缘性和次等级性的特点。中国妇女政治参与相对于西方妇女,较多的体现为被动的动员参与和被男性的引导参与。一个流行的话语为“选拔女干部”。直到今天社会主义民主化发展过程中,妇女政治参与的历史影响和参政环境已不能达到国际妇女运动的要求,影响到中国妇女参政的国际排名。因此,有待消除参政中的性别歧视和改善妇女参政的制度环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女性政治参与模式。妇女政治参与的模式的建构与选择将对中国民主政治发生影响,因为这
论毛泽东妇女思想
作者: 杜玉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毛泽东妇女思想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描述: 毛泽东妇女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一样,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结合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具体来说.毛泽东妇女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二十年 代、三、四十年代和建国后三个时期,在这三个不同时期里,毛泽东关心妇女间题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毛泽东在他一生众多的著作和讲话中,有许多关于妇女问题的英明论断,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八点。毛泽东妇女思想的基本特征呈现于科学性和指导性、阶级性和战斗性、实践性和群众性...
邓颖超妇女参政思想研究
作者: 刘丽红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邓颖超   妇女解放   妇女参政   男女平等  
描述: 邓颖超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一生关注妇女解放事业,积极推动中国妇女参政。邓颖超在领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妇女解放理论,对于妇女参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在她的妇女参政思想指导下,我国的妇女参政水平创历史新高,妇女政治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本文旨在通过对邓颖超妇女参政思想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妇女参政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妇女参政是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邓颖超妇女参政思想的研究相对薄弱,因而对邓颖超妇女参政思想进行系统
俞正燮女性人物考论成就述评
作者: 余敏辉   孙建美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俞正燮   男女平等   妇女   考论   妇女权益  
描述: 清朝嘉道年间著名考据学家俞正燮,博学多能,不仅十分重视对女性人物生平事迹的考订,并不遗余力地为她们辩诬洗冤,而且寓论于考,考论结合,从朴素的人权观念出发,明确反对男尊女卑,提出女性应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尤其是他勇于破旧立新,大胆而尖锐地对一些传统道德观念提出异议,并为维护妇女的权益鼓与呼,考证缜密,持论通达,影响极为深远,俞正燮不愧是我国近代"维护女权第一人"。
中国妇女运动实践对妇女理论基本概念的建构——“五·四”时期“女子解放”的含义及其理论背景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理论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中国   “女子解放”  
描述: 本文以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建设要在妇女运动实践中进行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梳理,因而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五@四"时期有关妇女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其基本概念、核心内涵及其理论背景.认为这一时期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女子解放",其基本含义是女子摆脱屈从男子的地位,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自由.其理论背景较为复杂,有"天赋人权"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进化论、人道主义理论,而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几个分析范畴的产生:"妇人运动"与阶级、妇女与劳工、妇女与社会主义、妇女与民
20世纪20年代广州禁止女招待风波初探
作者: 李淑蘋   江芬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招待   广州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20世纪20年代  
描述: 20世纪20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一种新的女子职业——女招待在广州出现。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男女就业机会的冲突,广州女招待职业曾两度遭到政府明令禁止。这说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要取得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与中国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作者: 顾秀莲   来源: 外交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   妇女外交   国际妇女运动  
描述: 2004年是全国妇联建会55周年。遵照胡锦涛主席的指示精神,这一年被定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年。顺应妇女发展的世界潮流,在强有力的国内政治背景下,我国于1995年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社会发展
摆脱现代“第二性”,重拾女权主义
作者: 陈思宏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男女平等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波伏娃对女性自由的追求,从1949年出版的被尊为西方妇女“圣经”的《第二性》开始,尽管因为思想尖锐脱俗而受到些许人极端的言辞抨击,但是她带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和洗涤以及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影响,让她成为“女性史上毫无争议的英雄”。波伏娃被称为“女权教母”,自有其历史背景;然而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第二性”。
民初司法判解中女性权利变化的总体趋势——以大理院亲属、继承判解为中心
作者: 徐静莉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初   司法判解   女性权利   男女平等   权利本位  
描述: 中国传统社会重宗法父系等级,所以男性优越于女性的社会价值准则一脉相承,数千年未变。民国初年,由于妇女运动的推动及西方近代民法人格平等、个人本位理念的影响,大理院在司法实践中,应势权变,通过司法判解的形式对《现行刑律民事部分》中有关女性权利的规定进行了一定的变通,使民国初年女性权利的变化体现出独立、平等及权利本位的发展趋势。
后现代女性主义及其对中国男女平等的启示
作者: 刘希刚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后现代女性主义   男女平等   中国   借鉴  
描述: 伴随后现代主义的扩展,后现代女性主义诞生并对国际女性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抛开二者的差异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也可以为中国的男女平等妇女运动提供有益启示。我们有必要借鉴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某些思想原则和观点,以促进中国男女平等的进程。
< 1 2 3 ... 6 7 8 ... 38 39 4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