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俄国革命进程中理想的化身:论“多余人”小说中升华的女性形象
作者: 谢舒婷   来源: 今日南国(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理想追求   俄罗斯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19世纪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奥涅金这一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此后,"多余人"多次成为俄国名家大师们笔下的主角。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多余人"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丝毫不亚于主角,甚至有些评论家认为"多余人"的塑造是为了反衬这些女性形象的光辉和高尚。毫无疑问,在"多余人"小说中,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艺术形象也成为了俄罗斯文学长廊中不可或缺的珍品。笔者认为,这些女性形象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是与当时的创作环境密切相关的。俄国革命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
魏晋时期女性生存空间探讨:以《世说新语》为例
作者: 郝梦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魏晋女性   理想追求   《世说新语》  
描述: 《世说新语》中记述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魏晋女性与中国古代其他时代的女性不同的理想追求。这些理想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魏晋女性生存空间的特征:时代罹乱,伦理松弛;以意为尚,淡化贞节;注重才情,男女平等,但同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与低下性。
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
作者: 黄顺文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拯救心灵   理想追求   曹禺   陈白露  
描述: 陈白露是曹禺在《日出》中创造一个女性形象,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她为什么选择在日出前死去,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同情的也有批判的,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白露,本文试着走进陈白露的内心,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寻找她走出婚姻、走进社会到走向死亡的心路历程,找到陈白露选择在日出前死去的原因,探讨她的死与日出所蕴含的深意。本文分析认为陈白露的死是因为灵魂已死,这是她救赎灵魂的方式,毁灭正是为了重生——理想的复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