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狂欢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简析玛格丽特·特阿伍德《珀涅罗珀记》中反抗话语叙事
-
作者:
郝静迪
来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珀涅罗珀记》
狂欢化
后现代主义
-
描述:
本文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中女仆的视角为出发点,运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精神,首先解读《珀涅罗珀记》对古罗马史诗《奥德修斯》中女性人物的重构和颠覆,然后分析比较《珀涅罗珀记》中女仆形象与阿特伍德之前作品中的互文对比,构成了语言的狂欢化,运用福柯的话语权理论解析女仆集体话语挑战男性和上层阶级的双层挑战,探究边缘群体在空白处话语权的力量。
-
黑人女性的狂欢之旅:狂欢化理论视阈下的小说
-
作者:
高英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
秀拉
变更
巴赫金
狂欢化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作家。《秀拉》(1973)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虽然没有获得一致的好评,但这部小说却给莫里森带来了全国声誉。1975年《秀拉》获得全国图书奖的提名。出版以来,评论界对《秀拉》的各种解读层出不穷。较常见角度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心理分析等。迄今为止很少有人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但笔者认为莫里森这部作品与巴赫金的理论有明显的共鸣之处。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学狂欢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巴赫金以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