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父权社会】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生存在边缘
-
作者:
刁曼云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生存
形象
父权社会
话语权
-
描述:
夏洛特.勃朗特(1816-1855)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简•爱》(1847)发表后立即获得巨大成功,获得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的好评,被很多人认为是经典女权主义作品,许多评论家都从女权主义理论的视角给于高度赞誉。它的成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体裁的恰当选择和不同的信仰能够相互容忍的宗教形势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受基督教,父权社会以及殖民帝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深入和后殖民女权主义的发展,从女权主义的反抗父权社会的彻底性和坚定性来看,并且运用后殖民主义和后殖
-
生存在边缘:《简.爱》的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解读
-
作者:
刁曼云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生存
形象
父权社会
-
描述:
夏洛特.勃朗特(1816-1855)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简•爱》(1847)发表后立即获得巨大成功,获得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的好评,被很多人认为是经典女权主义作品,许多评论家都从女权主义理论的视角给于高度赞誉。它的成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体裁的恰当选择和不同的信仰能够相互容忍的宗教形势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受基督教,父权社会以及殖民帝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深入和后殖民女权主义的发展,从女权主义的反抗父权社会的彻底性和坚定性来看,并且运用后殖民主义和后殖
-
女性神话的消解: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孟娟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林芙美子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
描述:
日本近代女作家林芙美子是日本备受瞩目的一位女作家,她一生命运坎坷不堪,经历过生活的挫折与爱恋的背叛,但林芙美子不向命运低头,在如此困境之下,仍然笔耕不辍,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深受后人敬仰。其代表作《放浪记》于昭和三年连载而出名,之后凭借作品《晚菊》获得了第三届女流文学奖,《浮云》成为了林芙美子集大成代表作之一。林芙美子除了写大量的小说之外,还创作不少的优秀散文和诗歌,成为了日本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弥漫荒凉气息的经典之作,如《传奇》、《倾城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假日》
-
作者:
王喆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假日》
父权社会
波特
女性主义
-
描述:
《假日》是美国当代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部较少被提及的优秀短篇小说,延续了波特一贯的女性主义写作主题。通过对穆勒家中的女性、文中第一叙述者—女艺术家"我"的形象塑造;及对其"第二自我"—哑女奥蒂莉这一女性人物的精巧设计,波特全景展现了父权制社会中当代女性艰难的自我实现之路。《假日》蕴含了波特对自我女性身份、职业选择的真实反思,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
-
20世纪英国女作家的女性身份书写
-
作者:
叶美丽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身份
父权社会
二元对立
视角
-
描述:
英国女性文学曾因其在叙述视角、语言风格和作品主题等方面与强调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社会相冲突而遭遇抑制和否定。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国的女性作家们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义无反顾地与父权制进行抗争,将聚焦的目光定格在女性的生活圈,诉求她们的社会地位及身份的认同。在20世纪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寻找她们这一诉求的心灵轨迹,可以了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女性主体地位的认同历程。
-
女性创作与困境-以安妮·塞克斯顿为例
-
作者:
樊志慧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创作困境
女性作家
安妮·塞克斯顿
父权社会
作者身份焦虑
-
描述:
文学的历史是一部主要由男性所书写的历史,女性作家在文学历史中的地位常常被忽略,她们的作品也常常被男性作家或读者所曲解。因此,女性作家在文学领域里的成长过程是痛苦的。一方面,她们要在男权文学领域里进行痛苦的挣扎与搏斗,以争取自己作为女性作家创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由于女性文学传统是支离破碎的而非像男性文学传统那样代代相传,因此女性作家很难构建完整的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学,其所造成的影响便是她们很难从女性作家的队伍中得到充分的支持。本文将以安妮•塞克斯顿为例分析女性在男权文学世界里的创作困境以及她如何突破困境找寻属
-
试论林芙美子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李佳楠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林芙美子
父权社会
女性世界
神话消解
-
描述:
林芙美子与张爱玲均是中日两国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她们都经历过生命的坎坷与爱恋的背叛。同时,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间的联系源远流长,使得她们笔下的中日女性,在命运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林芙美子与张爱玲都在多部作品中将父权社会下的女性世界描写得淋漓尽致。但由于两位作家分属于不同的国家,生活环境与接受的教育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人物描写、场景设定等方面有着不同之处。迄今为止对于林芙美子及张爱玲的学术研究成果颇丰,但或只针对林芙美子,或只针对张爱玲,将两位作家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将两位
-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身份冲突
-
作者:
邱春英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占有》
父权社会
拜厄特
身份冲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女性解放运动促使女性开始思考父权社会中与女性生活相关的问题。拜厄特小说《占有》中三位女性人物的身份冲突,也即如何给自己身份定位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与男性的关系。这种冲突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妇女在争取自己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可以透视三种冲突的内在根源。
-
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谢晓慧
来源:
剑南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罗梅罗
勃莱
父权社会
情爱故事
女性人物形象
婚姻关系
莱特
魔女
性压抑
-
描述: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过去贝克、威尔逊等人认为她是"坏女人"、"魔女"。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
-
从反主流文化到女性文化的建立:浅析当代新妇女运动的主要特征
-
作者:
闵冬潮
来源:
西欧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左派运动
资本主义
社会主流文化
父权社会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反主流文化
女性文化
妇女组织
-
描述:
西方妇女运动由来已久,但以6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发展得最为充分。作者通过对60年以来欧美新妇女运动的分析介绍,认为,欧美新妇女运动由追求两性平等,到反对父权社会主流文化、创造新的女性文化,发生了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