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父权制】搜索到相关结果 315 条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愤怒的葡萄》中母性的光辉*
-
作者:
彭晓春
来源: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约翰·斯坦贝克
-
描述: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39年,已被誉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之一”。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已被各界文学评论家从原型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及结构主义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并挖掘其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探究作者塑造这些形象的真实意图。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女性悲剧
-
作者:
张倩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悲剧
-
描述:
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以南方庄园贵族小姐思嘉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南北战争给南方带来的重创及战后南方恢复的历史。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无一例外的都以悲剧命运收场。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加以分析,并对父权制的消极影响加以批判。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瓢》中女性悲剧
-
作者:
张倩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悲剧
-
描述:
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以南方庄园贵族小姐思嘉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南北战争给南方带来的重创及战后南方恢复的历史.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无一例外的都以悲剧命运收场.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加以分析,并对父权制的消极影响加以批判.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摩尔·弗兰德斯》父权制下的女性
-
作者:
陈晓丹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摩尔·弗兰德斯》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的小说之父迪福是一位主张男女平等的进步人士,这点在其代表性小说《摩尔·弗兰德斯》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家迪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具有"鲁滨逊式冒险精神"的进步女性形象,这位主人公所遭遇的的不幸是英国资产上升时期女性地位低微的最好证明,基于这部小说在描写妇女观时继承了父权意识的现状,本文从其创作背景入手,结合文学发展具体论述文学对女性主义的应用,从女性的视角对《摩尔·弗兰德斯》父权观念下的女性进行了解读。
-
从他者到主体——论《荆棘之城》中莫德的女性主体意识
-
作者:
黄漫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主体
他者
主体意识
-
描述:
女性在父权文化中被视为他者。当代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在《荆棘之城》中塑造的女主人公莫德生活在女性地位低下的维多利亚时代,但她却试图从精神、身体、经济等方面挣脱父权文化的束缚,努力摆脱他者地位并构建女性自身的主体性。此外,莫德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作家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同,她选择了同性恋情并最后走上书写女性身体和欲望的写作道路,这使得她的主体意识具有了现代性特点。
-
父权的“危机”——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观看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
-
作者:
钟珍萍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屋顶丽人》
-
描述:
《屋顶丽人》是多丽丝·莱辛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复杂的人类情感和微妙的人物关系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三个男主人公的行为反衬出了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父权制观念,解读莱辛短篇佳作《屋顶丽人
-
《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女性悲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丽莺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戏剧独白
-
描述:
的女性的社会地位、生存状态等角度着重剖析了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与自然都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以及女性无声的反抗.
-
浅析《达洛卫夫人》中萨莉·塞
-
作者:
王欢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意识
萨莉·塞顿
克拉丽莎
-
描述:
本文以女性主义与女性意识为主要思想元素,通过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重要意识流作品《达洛卫夫人》中萨莉·塞顿的女性形象以及对克拉丽莎的影响,解读生活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压抑的心理及本能的渴望,揭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否定与排斥,从而总结出女性如何建构女性意识及女性主体性。
-
母性神话的解构与重建——论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寿静心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母亲
女性
-
描述:
母亲,是文学作品中历来歌咏的一个重要艺术形象,博大宽厚、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知索取,温顺恬静,慈爱祥和,是传统母亲形象的一般特点。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传统母亲形象从天使堕落成恶魔,从恶魔演变成母性女儿、母性姐妹。
-
对《远离尘嚣》的女性主义解读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
作者:
许小婵
李天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启示
经济独立
女性主义
-
描述: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很多女性从家庭走入职场,逐渐取得经济独立,进而纷纷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利及自由.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远离尘嚣》中的主人公芭丝谢芭就是当时社会新女性形象的代表.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远离尘嚣》进行剖析和解读,说明芭丝谢芭虽然生活在男权统治的时代,却是一个个性鲜明,勇于追求独立自主,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前卫女性.其对女性意识的完美诠释对当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男女平等及权利自由也有相当大的启示.
<
1
2
3
4
5
...
30
31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