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民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民国时期国际妇女节功能探析
-
作者:
万妮娜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国际妇女节
节日
功能
-
描述:
1924年,国际妇女节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标志性节日。受政治环境和国共两党妇女政策的影响,妇女节庆祝在中国呈现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节日的庆祝,将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以群体面貌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作为节日,妇女节也成为政党进行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
-
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
-
作者:
彭勃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
“月份牌”广告
女性服饰
审美意象
-
描述:
”的哲学观念。中国真正具有中华民族色彩的服饰成熟于民国时期,这个时期处处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冲突与融合。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资本主义军事、经济、文化的侵略下,传统的封建社会解体,与之配套
-
《徽州日报》与民国时期徽州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胡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
副刊
徽州日报
徽州女性
启事
-
描述:
徽州地区处于皖南山区,自古以来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女性受到了更多行为准则特别是贞洁观的约束。二十世纪之前,她们一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存在,被封建制度死死压制。随着民国政府建立,一个全新
-
《良友》和《生活周刊》:民国都市“新女性”
-
作者:
贾佳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都市
阅读趣味
新女性形象
《生活周刊》
商业杂志
《良友》
市民群体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期刊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商业杂志的短暂繁荣应和着市民群体的阅读趣味,迅速构建起都市新女性矛盾纠结的媒体形象。她们追求经济独立、恋爱自由,却在职场中饱受传统婚恋道德的困扰,《生活周刊》的信箱开创了以公共平台为新女性支招、解惑的独特局面。而在以《良友》为首的都市画报倡导的摩登生活方式中,新女性的家庭生活成为公共议题,充实着市民读者对新女性形象的文化想象。这一时期,新女性的影像从闺房中的私人珍藏,一跃为杂志上的大众情人,记录了市民趣味对新女性形象鉴赏的历史。
-
章士钊夫妇及三个儿子
-
作者:
散木
来源:
文史精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民国
反清
章士钊
妇女运动
儿子
章太炎
同盟会
-
描述:
一民国闻人章士钊先生原与安徽名门闺秀的吴弱男女士是一对伉俪,这中间还有一些故事:吴弱男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人物,曾奉章太炎令在日本动员章士钊加入同盟会。不料二人一番谈话,不仅章士钊依然坚持独立立场,取同盟会之外的反清立场,反倒是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