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哈代笔下苔丝的死亡意识解读
作者: 涂兰娟   来源: 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意识   苔丝   死亡  
描述: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笔下一个充满魅力又颇受争议的女性形象,她既有着宿命式的服从又有着至死不悔的顽强反抗,对于死亡她有着不同一般的独特意识和态度,她的最终死亡更是带给人们无穷的启示.对苔丝死亡意识产生的过程及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哈代作为跨世纪的伟大作家对死亡这个重大的人生问题的深刻而复杂的理解.
《晚安,妈妈》中死亡之我见
作者: 王珏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救赎   死亡  
描述: 《晚安,妈妈》是玛莎诺曼的代表作,在这部以自杀为题材的戏剧中,她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真我,一反常规做法的主人公——杰茜的女性形象,让人对死亡,对生命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生非生,死非死。
“三言”中的“香消玉殒”:试论“三言”中的女性之死
作者: 申秀云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   三言   女性  
描述: 冯梦龙的“三言”塑造了众多个性特征和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其中有不少女性在她们生命最光亮的时候就停止了生命,这些女性有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勇敢追求的市井女子和敬而爱之的节女烈妇。她们有的是因为追求爱情婚姻的艰难,有的是维护自我尊严和实现价值的无奈之举,还有是薄情负心的刽子手造成的。这些典型的女性生命之陨落带给人更多的更多的感受和思考。
生死的轮回——论世纪转型期生育文化在女性文学中的多重闸释
作者: 傅湘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   女性文学   生育  
描述: 世纪转型期,女作家们对于文学中的生育文化有了新的多重阐释。她们从女性个体出发,从女性真实的生育体验出发阐述死亡背后的深层意蕴,阐述女性作为主体孕育的生命感受。在女作家创作的此类小说文本中,生育
家国之躯与角隅之体:五四女性身体观的两种表达
作者: 韩晓琴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青年》   身体   疾病   死亡  
描述: 五四新文化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历史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广泛重视和提倡,女性身体解放被纳入时代解放的叙事中,女性解放的话语言说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以《新青年》为战场,许多新文化领袖以“民主”、“科学”为旗,从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的立场出发,对社会传统道德、男女两性关系中违背民主、理性、科学的旧有陋习及陈腐教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新青年》中关于女性贞操问题的讨论呈现两种话语言说:伦理的觉悟(公共性话语言说),在“民主”、“科学”大旗下将贞操问题纳入新的伦理观念中,将其作为反对旧道德的有
《蝴蝶梦》女性人物丽贝卡和现任德温特夫人对比研究
作者: 肖聪   殷慧智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蝴蝶梦》   现任德温特夫人   丽贝卡   死亡   悬疑小说  
描述: 本文通过对小说《蝴蝶梦》女性人物丽贝卡和现任德温特夫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两者的身份地位、性情为人、对待婚姻的忠诚度和不同结局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现任德温特夫人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从爱德娜的死亡看女性自由的困境
作者: 侯静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女性自由   困境   死亡   爱德娜  
描述: 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是女性文学的开山之作,描述了主人公从女性意识觉醒到死亡的过程。笔者认为,爱德娜的孤独和死亡是其觉醒和独立的必然结果,是当时男权社会女性自由陷入的困境。
死亡与优雅的咏叹调
作者: 郭晨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罗塞蒂   但丁   发展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   现实生活   死亡   作品   女性形象   中世纪  
描述: 在1848年之前的英国画坛,以皇家艺术学院为绝对权威,笼罩着枯燥乏味和充满正统法则的古板风格。学院派对作品的要求有一定的题材、风格限制,甚至连明暗对比都加以限定,完全脱离自然和现实生活。那种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提香,并被17世纪的伦勃朗发展完善的褐色明暗调子,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但到了后期却变成沉重的枷锁,严重束缚了艺术创造性的发展。皇家学院的院长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甚至规定了人物的手脚比例,他认为一切都应以拉斐尔为典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