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孑立的“边缘者”——《水边的摇篮》解读
作者: 王頔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柳美里   “边缘文学”   在日韩国人  
描述: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的文学创作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尤其是一批极具创新意识的女性作家,她们新颖的写作手法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她们频繁的成为各种纯文学奖项的主角。是文坛冉冉升起的明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柳美里凭借《家庭电影》这部作品摘得了日本文学奖的桂冠,成为了最具人气的年轻女作家,由此获得了日本文坛的极度关注。自从获得芥川奖之后,她的创作之路更加一帆风顺。她的小说多数以揭露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生活经历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内容不乏深刻的社会因素。例如在日韩国人的特殊身份等等。她多篇小说的相继问世和
柳美里与在日韩国人题材创作:以《水边的摇篮》中的殖民化意识为中心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视   柳美里   日本人   家庭   在日韩国人  
描述: 战后,日本女性文学打破了男性文学霸居文坛的局面,呈现出姹紫千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女作家们的创作主题不尽相同,风格各异,写作手法也各有千秋。在这众多不让须眉的女作家当中,柳美里于199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家庭电影》荣膺日本文学界最高奖项——芥川奖,是迄今为止获得此奖项最年轻者,并因此在文坛逐渐崭露头角,其作品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很大反响。柳美里在她长达23年的写作生涯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品内容多为取材于自己破裂的家庭、缺少关爱的童年及生活中的阴霾等。我们在品味这位作家带给我们的种种切肤之痛的伤痕之后,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