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曹七巧】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人性的代价:从曹七巧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传统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李中明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女性人物形象
-
描述:
对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评论界历来众说纷纭。从其代表作《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曹七巧人生悲剧形成的原因,说明以其为代表的张爱玲作品中众多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并不仅仅是人性的悲剧,而更多的是生存的无奈与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
曹七巧与三仙姑的女性悲剧形象浅析
-
作者:
胡兴芳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悲剧形象
三仙姑
-
描述:
三仙姑和曹七巧都属于悲剧性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意图的差异,使这两个女性形象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效果:三仙姑的悲剧带有浓郁的喜剧色彩,从而也就淡化了悲剧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上的效果;相反,曹七巧的悲剧命运,确实具有很强的悲剧审美效果.前者受现存道德观念的围困和束缚,而后者才是悲剧艺术的本质所在.
-
人性迷失后的"反抗":《金锁记》曹七巧形象解析
-
作者:
连剑锋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曹七巧
人性的迷失
-
描述: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人性变异的女性形象,她在充斥着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的社会环境下,在爱的挣扎中,一步步扭曲了人格,泯灭了人性。本文从她爱情、婚姻、家庭的失落入手,深入分析她从纯洁、善良蜕变为乖戾、任性、无情、变态的原因,深刻揭示封建礼教摧残人、戕害人的本质以及在那充满罪恶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人尤其是一个女人,要保持住自己的尊严、人格和个性乃至清白是何等的艰难;揭示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女性精神失落与心理变态的成因;揭示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
繁漪和曹七巧母亲形象比较
-
作者:
郭晶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曹七巧
繁漪
悲剧
-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上,繁漪和曹七巧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们都生活在无性无爱的家庭中,并且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抗争。繁漪歇斯底里地追逐个人幸福,并且导致儿子的死亡,但是从剧本中可以看到作为母亲的繁漪对儿子深深的爱,面对儿子的意外身亡,她不具备主观故意。曹七巧在压抑的环境中异化为金钱的奴隶,甚至还不惜一切地将自己的儿女也异化成同她一样的行尸走肉,面对长安、长白的虽生犹死,七巧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
-
“心狱中的囚徒”: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
作者:
孟利娟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心狱的囚徒
悲剧人生
心理学分析
-
描述:
曹七巧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着力刻画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可怜的人物。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其创作中一直致力于女性命运、心理、精神的审视,而七巧正是她在此方面所刻画的尤为典型的女性形象。七巧在畸形婚姻中一步步受控于黄金的枷锁,沦为金钱的奴隶;在对子女泯灭人性的残害中,一步步变成心狱中的囚徒,在欲望的牢狱中挣扎着走完其悲剧的一生。
-
略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
-
作者:
宁西林
来源:
沙棘(教育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恶"化
"物"化
"奴"化
-
描述:
中国的传统女性形象通常是贤淑善良,没有欲望的,而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却颠覆了这个东方的神话,中篇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于1943年的颠峰之作,被傅雷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而夏志清更是称赞<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她以特有的苍凉,以一种近乎冷酷的语调,叙述了曹七巧如何从要强的曹大姑娘变成带着黄金枷锁跳舞的女疯子,展示了一个在男权社会里被异化了的女性形象.
-
是性的扭曲毁灭了她们:论蘩漪、曹七巧的性悲剧
-
作者:
陆汉军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蘩漪
毁灭
个性魅力
性悲剧
周朴园
扭曲
变态心理
女性形象
周萍
-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的浩瀚长河里,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构筑起了一座绚烂而永不褪色的虹桥,每一个女性所具有的个性魅力,成为了这座桥中坚实而又重要的部分,都散发着独特
-
“疯女人”:女性作家的主体确认焦虑
-
作者:
任天华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曹七巧
疯女人
女性作家
张爱玲
焦虑
中国文学史
女性文本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疯女人”是19~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还是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她们的疯癫无一例外都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疯女人”意象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评论家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格巴和吉尔伯特的见解独树一帜。她们在对于西方19世纪女性作家的研究中指出,疯狂的女性人物通常具有女性本身的焦虑和疯狂的意涵。因此,疯女人的形象吸纳了女性作家的愤怒与不平,并在这恐惧不安的形象中为她们自己以及笔下的女性角色创造出“阴暗复本”。在这个意义
-
纷繁生动的女性世界:谈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视角
-
作者:
黄晓玲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金钱
女性视角
张爱玲小说
人性
女性观
婚姻
恋爱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以言情为主,她笔下的女性鲜活而生动.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主线.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