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末清初】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女强男弱”现象研究
-
作者:
刘瑞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现象成因
才子佳人小说
女强男弱
-
描述:
兴于明末、盛于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小说流派。小说在描写男女主人公追求美好爱情、婚姻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才高、貌美、多情、胆识兼备的佳人、丫鬟两类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比男性强势的一面。本文通过对佳人形象、丫鬟形象与才子形象、“拨乱小人”形象的比较分析,发现这种“女强男弱”现象已成为突出的文化与文学现象,也突出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等。 本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佳人形象与才子形象的强弱对比。本章主要从佳人文才、处理生活中所遇到困难表现出的智慧、胆识,以及在
-
明末清初小说、戏剧中的“另类女性”研究
-
作者:
米春花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另类女性
悍妒
小说戏剧
-
描述:
17-18世纪,一批题材独特的文学作品,如《歌代啸》、《狮吼记》、《醋葫芦》、《连城壁》、《醒世姻缘传》等相继步入文坛。至此,一族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另类女性”——冠为“狮吼”、“鸠盘荼”的悍妒女性族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空前活跃。其与时下“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淑女佳丽鼎足而立,竞相媲美、各领风骚。当女性“悍妒”与男性“惧内”这种“畸形”社会现象,第一次成为文学艺术的表现素材,广泛流播于俚巷市井,势必在自古以来坚守以“夫为纲”的17-18世纪中国古代社会掀起轩然大波。这股浪潮不只是对其时代正陶醉于“三纲五常
-
焦秉贞仕女画"中体西用"的绘画特点
-
作者:
张国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中体西用”
西方文化
焦秉贞
绘画特点
西方传教士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中国的仕女画历史悠久,早期女性形象以高大修长为美,到了明清,呈现出修颈、削肩、柳腰、细目等体态婀娜的"病态美".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使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文化,利玛窦所带来的"圣母像"所承载的西方文化、绘画技法和观念也开始受到中国画家的关注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