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时期】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模式”专题讨论
-
作者:
佳水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模式化
新时期
中国文学
性模式
现当代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形象
五四以来
-
描述:
的模式化问题。朱虹在发言中提出了“夏娃模式”的普遍现象,她认为这一现象的存在正反映了男性深层心理中对女性的惧怕。李小江指出,中国女性文学的模式有一个寻找自我的母题。新时期女性文学中这个母题也表现出一次
-
新时期丁玲小说研究漫评
-
作者:
袁良骏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研究
新时期
创作道路
莎菲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品
女性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
-
描述:
一丁玲复出后,虽然写了大量散文、随笔、评论、回忆录,但小说创作却几乎停顿。《杜晚香》究竟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至今归属未定,作家生前自己的说法也相当含糊;修改后重新发表的《在严寒的日子里》也仅仅相当于作家整个写作计划的五分之一(十万余言)。不过,丁玲小说研究却空前活跃,成果也比较突出。说起原因,自然并不复杂: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开始,丁
-
迈向黎明和自由——从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看中国女性文化意识的演进
-
作者:
孙雅歆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意识
新时期
“五·四”运动
女性文化意识
演进
全面实现
爱情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方舟》
-
描述:
1840年,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坍了旧中国闭关锁国的障壁,外来思潮的渗入与自身气候的成熟,使中国这块板结已久的干涸土地发生了大面积的骚动,终于导致“五·四”运动那样一场巨大的裂变.而经历了漫长的夫权社会,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文化意识,也在此被震醒了.于是有了女性的期待、不满、向往与愤怒,有了女性的欢笑、哭泣、撞击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