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97 条
-
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之分析
-
作者:
陈敬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旧女性
自我意识
新女性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美国十九世纪后期三大现实主义大师之一(其他两位为马克·吐温和威廉·豪威尔斯),同时也被公认为一位杰出的、富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本论文将立足于亨利·詹姆斯的三部早期优秀作品,即《华盛顿广场》、《黛西·米勒》及《一位女士的画像》,从中选出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凯瑟琳·斯洛泼(《华盛顿广场》)、黛西·米勒(《黛西·米勒》)及伊沙贝尔·阿切尔(《一位女士的画像》),以她们身上体现的自我意识为焦点,采用社会心理学及文本细读的方法加以研究评论。与詹氏的后期作品相比,这三部作品的文
-
论《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追求自我实现的主题
-
作者:
张祥亭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物欲
《嘉莉妹妹》
精神追求
新女性
-
描述: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他视客观真实为创作原则。这股新鲜的空气使美国小说从维多利亚时代豪威尔斯那种谨小慎微、温文尔雅的风格转到了开诚坦白、直言无畏、充满生活激情的风格,而德莱塞则作为一位开拓者载入了美国文学的史册。《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处女作,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百老汇明星宝座的过程,细腻地描写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自从小说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们便一直关注这部作品,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他们对这部小说
-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建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解构
女性意识
《纯真年代》
新女性
-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华顿留下了许多的作品,包括19部中长篇小说和11本短篇小说集。《欢乐之家》、《风土人情》和《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她的三部长篇代表作。华顿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她所熟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并对其社会传统、习俗,道德和价值观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作为美国普利策奖的获奖小说,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代表了华顿小说创作的高峰,并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和不断关注。在小说中,华顿从独特的女性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丽莲·海尔曼五部剧作中的女性人物
-
作者:
张明花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母代父权
新女性
女性主义
第二性
-
描述: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其五部戏剧《儿童时代》、《小狐狸》、《丛林深处》、《守望莱茵河》和《秋园》中描绘了祖母、母亲、女儿三代女性人物在父权社会中的生活境况,在父权家庭中的地位,对父权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女性自我的寻求。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以上三代女性人物。本论文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回顾了五部戏剧所取得文学成就,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论点。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写祖母一代女性,她们始终生活在父权的阴影中,心甘情愿充当着父权秩序的维护者,有意无
-
从道德谴责到法律审判: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席上珍自杀案研究
-
作者:
刘曼丽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公道
法律审判
自杀
女子教育
新女性
-
描述:
1922年发生在上海《商报》馆的席上珍自杀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席上珍委托《商报》经理汤节之买卖股票,因投资失败而自杀。尽管也有将席上珍的自杀归于她自身的原因,及兴起的女子教育的缺陷,但社会舆论多谴责汤节之,认为是他诱使席上珍委托他买卖股票,是他不遵守商业道德的“诈欺取财”,逼死了席上珍。在妇女组织、同乡会等社会团体为席上珍喊冤、从道德上谴责汤节之,呼吁对汤节之绳之以法,在这样的社会舆论呼吁和帮助下,汤节之被告上法庭。在对汤节之长时间的法律审判过程中,控辩双方围绕汤节之是否有罪,进行了反复辩
-
李善熙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韩美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家父长制
新女性
贤妻良母
逃脱欲望
-
描述:
李善熙是1930年代刚刚起步的现代女性文学作家。她采用能表现出女性自我的多样题材和细腻的描写生动的表现出当时女性生活。作者越北之前留下了数十篇散文和小说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注重李善熙小说中体现的问题,通过女主人公解决矛盾的方式来导出当时家父长制社会中的女性意识。本文首先简单了解对作者的创作观影响较大的个人及社会背景。作为一名现代女性,作者的亲身体验与生活上的纠结自然融化在她的作品里。为了对李善熙作品的深入分析,把女主人公的问题意识大致分为力争摆脱日常生活的女性意识,受害女性的自我意识,家父长制社会中的
-
爱德娜:一位孤寂的新女性
-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孤寂
觉醒
新女性
爱德娜
-
描述:
凯特.肖班的长篇小说《觉醒》于1899年出版后,因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中很敏感的问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半个世纪以后,评论界对肖班的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作为一位女性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和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觉醒》的主题对于传统评论家来说是很敏感的,但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是一位中产阶级妇女。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舒适,无须为收入和支出操心。结婚六年后,她开始思考她生存的意义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
老舍《离婚》中的多重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黄宏丽
来源:
报刊荟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女性
男权
婚姻
传统女性
新女性
知识女性
封建旧道德
-
描述:
老舍先生在《离婚》中刻画了知识女性与传统女性这两组女性形象,我们也可以将这两组女性形象称作新女性与旧女性,文中的旧女性被旧社会的男权主义肆意蹂躏,他们的生命意识几近沦丧;文中的新女性每天在落后思想与精神压迫的困境中挣扎。文中的女性饱受男权主义与封建社会旧道德的压迫,两类女性都展现出了在婚姻中相似的情感依附以及生存需求。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指证了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缺乏,是由于愚弱的精神以及奴性意识早已根植于她们的思想,从而导致了她们可悲的命运。
-
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看新女性形象:以《间谍》与《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为例
-
作者:
江润洁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谍》
维妮
《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
女权主义
琳代尔
新女性
-
描述:
新女性观念的提出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不但推动了现实中的妇女运动,而且在文学世界中激发了女权主义观念的表达。本文以女权主义批评为视角,阐释分析了两个新女性文化大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康拉德《间谍》中的维妮和席莱纳《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中的琳代尔。
-
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看新女性形象:以《间谍》与《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为例
-
作者:
江润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谍》
维妮
《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
女权主义
琳代尔
新女性
-
描述:
新女性观念的提出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不但推动了现实中的妇女运动,而且在文学世界中激发了女权主义观念的表达。本文以女权主义批评为视角,阐释分析了两个新女性文化大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康拉德《间谍》中的维妮和席莱纳《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中的琳代尔。
<
1
2
3
...
25
26
27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