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雨中猫》的女性心路历程
作者: 严玫玫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雨中猫   新女性   海明威  
描述: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通过分析女人、猫与丈夫这三者的关系,深度解读了当时(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心路历程。透过他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新女性爱恨交加的复杂情绪,对我们了解那个特定年代女性的形象大有裨益。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中的两个问题
作者: 田依白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文学   晚清   中国现代文学   新女性  
描述: 在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中,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转化的时间问题和翻译文学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从影片《杜拉拉升职记》看到的
作者: 彭俊宜   来源: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尚   商业化   新女性  
描述: 随着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风靡,终于在2010年我们迎来了电影版杜拉拉的诞生。杜拉拉的职业女性形象,以及她在应对职场窘境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魅力无疑是当代新女性的真实写照。而透过徐静蕾的影片《杜》,我们看到了更多。
解读潘金莲婚前之演变
作者: 李姣   来源: 网络财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束缚   新女性   潘金莲  
描述: 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女性要冲破一切的束缚来换取自己的幸福必定会付出沉痛的代价,甚至生命!潘金莲冲破一切的阻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他人看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但是她做到了,最终也实现了。她婚前的种种演变,正是一个新女性形象的产生过程。
A Study of Two Major Female Characters in Lin's Novels
作者: 江艳梅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解放   林语堂   新女性   意识形态话语  
描述: 林语堂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双语作家,在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做出过 巨大贡献。他一生著有多部英文小说,其中有六部是以女性为主人公进行创作的。 六部之中,《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及《朱门》称为林语堂三部曲。此三部曲也 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林语堂作品之一和学者所经常讨论研究的对象。 由于林语堂的三部曲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众多,这些女性形象一度成为学者们 研究的焦点。但总体来讲,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女性批评的视角集中对《京华烟 云》女主人公姚木兰进行分析、研究和评论。对其他两位女主人公,崔梅玲和朱 柔安研究得较少。在
《玲珑》杂志“现代女性”角色的建构
作者: 沈琼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玲珑》杂志   女性角色   新女性  
描述: 19世纪中期,上海开埠,从此开启了上海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上海更是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现代物质文明与现代化的思潮充斥着整个上海。经济、社会的繁荣酝酿了当时出版业的繁盛,《玲珑图画杂志》便是这一繁盛景象的产物。《玲珑图画杂志》,简称《玲珑》,1931年在上海创刊,发行至至1937年,共出版了7年298期,采用六十四开本的迷你设计,样式小巧,体态玲珑。杂志虽然样式娇小却包罗万象,涉及到妇女生活常识、养儿育子、法律知识、大众心理、电影娱乐、服饰美容、娱乐休闲、读者疑难解答、漫画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臧东艳   钱有国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丰满   世俗性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中世纪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们不再是阴冷而僵硬的符号,而是具有了很强的世俗性和现实性。中世纪基督教会推行严酷的禁欲主义摧残人性使人们失去了思想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利,甚至连哭与笑都成为触犯上帝的罪行,所以在中世纪的画像中女性都是呆板、僵冷、毫无感情。与此相对,人文主义者提出凡是符合自然的就是美的,感性就是一切,因此他们惬意地表现人的感性世界。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流传,人们开始认识并享受现实生活的幸福和欢乐,被禁锢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解放,画家笔下的女性都开始展露人世间的欢乐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张凌灵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想   自我实现   传统观念   社会转型   新女性  
描述: 西奥多.德莱赛的处女作《嘉莉妹妹》是美国现代文学最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之一。坚持梦想,自我实现,独立性,保持传统观念是嘉莉这类新女性的个性,从中可以探究美国底层阶级的女性如何在当时的大环境中适者生存。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黄绣球》
作者: 王明丽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黄绣球》   自然   新女性   形象原型  
描述: 女性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叙事出现在社会历史转型的危急时刻。颐琐的《黄绣球》作为政治小说,确也具有晚清新小说理想化、寓言化叙事的乌托邦性质。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叙事立场来看,女人和男人一样是血—水—土地—家所构成的生命圈里,自然的人,文化的人和社会的人。女性知识论立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确立,预示着晚清女性对于家国同构的天人合一的社会型构,合乎女性生存利益的生态主义意味的深沉审视。黄绣球亦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蜕旧变新的新女性的形象原型。
从《简•爱》到《金色笔记》女性主义的发展解析
作者: 徐玉红   孙靖宇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局限   新女性   女性主义   发展  
描述: 简•爱是女性主义发展第一次高潮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安娜•伍尔夫是女性主义发展第二次高潮时期被称为“女性意识先驱之作”的《金色笔记》的女主人公。本文通过对两个时期两部作品中的两位“新女性”的女性意识形态的比较,概括出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特点,指出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