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29 条
-
解析劳伦斯的女性观
-
作者:
柳明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观
劳伦斯
新女性
-
描述: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倔强勇敢,意志坚定,勇于抗争,并积极寻求精神人格独立,具有新时代的叛逆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地努力要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从他笔下的莫瑞尔、厄秀拉、古德伦和康妮四个新女性形象中,就可以分析出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观.
-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女性——论中国现代小说女性意识的建立
-
作者:
陈绪石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新女性
-
描述:
在新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作家以男性为主,它们的主要意图是以女性的悲剧来批判封建男权文化,强调女性解放的必要性。稍后的女性小说则在此基础上倡导女性主体意识。茅盾笔下涌现出一批革命女性,但为女性小说确立典范的还是女性作家,她们塑造的女性才是现代的、建立了女性意识的女性。女性小说不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因为男女作家各自思考问题的视角有差异,故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的特征。
-
达夫妮·杜穆里埃:新女性的代表
-
作者:
李静
来源: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达夫妮·杜穆里埃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达夫妮童年的生活经历,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其所受的文化熏陶来探讨她女性主义思想所形成的根源。
-
论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
-
作者:
胡彦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郁
悲渺
新女性
生存悲剧
-
描述:
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决定了她们的悲剧类型是一种生存悲剧。借助现代悲剧理论的启示 ,分析丁玲笔下新女性悲剧的人文内涵与审美价值 ;指出缺乏在绝望中抗争 ,在死亡中求生的悲剧精神 ,使莎菲们的悲剧审美特质更多的是悲渺、悲郁 ,而不是悲壮与崇高
-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女权主义思想探源
-
作者:
张新
李静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达夫妮·杜穆里埃
新女性
-
描述: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对新女性的赞扬。本文从杜穆里埃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其个性特质入手,指出其童年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幻想与尝试,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的熏陶,以及写作生涯中对女性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
浅谈《简·爱》中的简·爱形象
-
作者:
夏郁芹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性格特征
新女性
-
描述: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爱的前半生 ,再现了她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英国社会 ,使我们认识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剥削、压迫、金钱万能。作者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蓝本 ,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新女性形象
-
爱丽丝·沃克《紫色》中的“黑人性”文化现象解读
-
作者:
丁礼明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性”
黑非洲文明
双重压迫
新女性
-
描述:
“黑人性”最早是塞内加尔的著名诗人桑戈尔在《还乡笔记》中第一次运用,以表达他对黑人问题的高度关注。后来它发展成为一种震撼世界的黑人文化运动。它旨在提升黑非洲文明的精神,唤起黑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沃克的《紫色》在关注茜莉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非洲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透过《紫色》充分折射出桑戈尔“黑人性”的文化内涵和精髓。这在体现茜莉摆脱作为黑人女性受到的双重压迫而成长为新女性形象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莉丽·布里斯科—《到灯塔去》中的新女性
-
作者:
沈渭菊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到灯塔去》:房间里的天使
新女性
-
描述: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通过对分别代表"房间里的天使"和"独立的自由女性"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与她同时代的女性莉丽在寻求自我和个性解放历程中的艰难与困惑:她不仅受到来自异性的压迫和歧视,而且也受到来自"房间里的天使"们的阻力。伍尔夫所追寻的理想的女性是独立的、不依附于男性而又与男性和谐相处的新女性。
-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比较
-
作者:
蒋桂红
来源: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新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前者将女人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两大类;后者关注那类娇贵可爱,有毁灭性影响和寄生本质的女人。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对妇女的不同心态,而他们对女性的矛盾心态与各自特定的生活经历有着微妙的关系。
-
繁漪和娜拉的对比研究
-
作者:
李世林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叛
娜拉
繁漪
新女性
-
描述: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
<
1
2
3
...
12
13
14
...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