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次温情的回归:试析苏童的《白雪猪头》和《人民的鱼》
作者: 张莹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温情   新世纪  
描述: 《白雪猪头》和《人民的鱼》是苏童发表于2002年的两篇小说。小说展现了物质贫乏年代百姓的生活现实和生活智慧,塑造了一些鲜活的平民女性的形象,凸显了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隐匿了先锋色彩而向现实靠拢,让我们看到进入新世纪的苏童创作上的一次温情的回归。
论《树树皆秋色》的本文间性——以主人公“华蓉”为中心
作者: 吴涛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精神胜利法   本文间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在方方的众多文本中来探讨华蓉这一女性形象塑造的继承之处和革新之处,试图借此分析方方创作中的某种模式及其与方方独特人格特征的关系。
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的视点探析
作者: 刘宁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妇女理论研究   新视点  
描述: 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面临的新环境、新课题和新要求 ,要求我国妇女理论研究应关注以下五个问题 :以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妇女问题为核心的共生性问题研究 ;以应对体制转型时期女性突出问题为核心
女性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
作者: 刘巍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经验   新世纪   女性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是我们独有的历史传承、理念标准、话语体系——以作品为原点,以实践为根据,以整合为目的研究轨迹;女性文学批评对文明传承中人性共享之美学经典的敬畏,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地走向现代的研究理念;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正在行进着的,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媒体繁荣同步的,迈向清朗的性别共荣步伐.今天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应该有信心、有勇气让世界领略我们的女性风采,让全球共享我们的女性文学批评经验.
新世纪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中华文化认同与传承研究*——以获“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为例
作者: 黄晓娟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华文化认同与传承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描述: 新世纪以来,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品中,有30位不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作品获奖。不同民族文化孕育和生产的该民族女性文学,既流淌着本民族的传统和血缘特质,又与中华文化传统保持着内在的联系
新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写作转向
作者: 史莉娟   王侃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写作转向   女性文学  
描述: 相比较于20世纪90年代来说,新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无论是在题材、叙事视角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中尤以一些跨越前后两个世纪的创作主将们和"70"后女作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这一转向的原因
新世纪新常态语境与长篇小说创作
作者: 杨剑龙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常态   新世纪   长篇小说  
描述: 新世纪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流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倡,使新世纪的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新常态中,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大格局中,文学创作也呈现出一种新的景象,形成
新世纪以来的唐代女诗人薛涛研究综述
作者: 张阳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薛涛   新世纪   诗歌   综述  
描述: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以其独特的性别身份和政治身份活跃于当时的文人政坛之中,也因此获得后世乃至现当代学者的关注。总结新世纪以来的薛涛研究,是在上世纪既有的研究成果上的突围,既有对人物身份与籍贯、交游
新世纪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的意识形态分析
作者: 车红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意识形态   新世纪   女性形象  
描述: 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数量猛增,其中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女性观众。电视剧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依据自身符号系统的能指和所指表达相应的意识形态意义。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
新世纪中国声乐作品之女性形象(2000-2010)
作者: 郭楠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声乐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作品的繁荣,我们国家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以音乐创作为例,作曲家将自己创作的优秀声乐作品通过电视大奖赛、金钟奖、文化奖等比赛加上媒体的传播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