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学叙事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王志萍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内涵   文学书写   兵团女性  
描述: 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学叙事中,兵团女性形象传达出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性别内涵。兵团女性首先肩负着解决驻疆部队官兵婚姻问题的特殊使命,作为"女人"的生物性特质被格外强调;其次,兵团女性作为劳动力又必须主动遗忘自己的生物性特质;再次,"兵团母亲"形象最终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国家建设对女性的期待。兵团文学文本一方面铭记了兵团女性在新疆生产建设中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再现了她们在不同身份角色中被客体化的过程。
《隋唐演义》的文化意蕴与文学书写
作者: 雷勇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隋唐演义   文学书写   史官文化   文化意蕴  
描述: 《隋唐演义》是隋唐系列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特点鲜明、艺术成就比较突出的历史演义小说,但长期以来对这部小说的重视还不够,对它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将这部小说放在文化史、小说史演变的背景上进行考察,借此对这部小说的文化意蕴、艺术特点及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主要对《隋唐演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分析。史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古代的历史书写主要有史官叙事、文人叙事和民间叙事三种模式。历史小说是在史官文化背景下孕育、生长的,无论是题材内容、外在形
女性书写话语权的突破——以宋代历史转折时刻的诗词创作为中心
作者: 何蕾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宋代   文学书写   历史转折   话语权  
描述: 中国古代女诗人的诗作大多风格柔婉缠绵,鲜有直面现实、反映社会历史事件的作品。但在靖康之变与南宋覆灭之际,宋代女词人在家国倾覆的时代遽变冲击下,突破了男性话语权的重围,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心灵创痛的词作,见证了历史的转折和时代的艰辛。这种另类的女性文学书写,不仅抒写了她们的离乱哀思,更大的价值在于突破了男性对话语权的垄断,刻画了宋代知识女性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史对女性的忽略。
乡村与城市的悲歌:论萧红和张爱玲对女性的描写与思考
作者: 刘立文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文学书写   女性悲剧   乡村   两性冲突   城市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和张爱玲是两位地位举足轻重的女作家。她们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下那一时代中国女性的生活遭遇以及生命状态。在她们的作品中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带给后世作家深刻的影响。她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写作方式而为其后的作家提供了参考,在当代作家如铁凝等的作品中,她们的影响清晰可见。萧红和张爱玲,这两位经历相似堪称“传奇”的女性用她们细腻的内心谱写属于那个时代的女性生活画卷。萧红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深怀着悲悯之心来表现中国乡村世界中下层劳动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命运。东北乡村黑土地上世代生活着的女人们无奈的
云南文学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作者: 王晓丹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文学世界   董秀英   文学书写   当代文学创作   妇女生活   话语方式   女性形象塑造   当代作家   文化象征  
描述: 云南文学创作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从一个特定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该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的文化记忆。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学文本的基本观念和想象方式看到一种由文学参与的文化话语建构对云南少数民族妇女生活的影响,或者说看到一种被建构的、艺术符号化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它所激发的深层问题是,这种建构与其现实生活保持了怎样的差异,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文化与艺术意义。一般理解中,多民族的云南具有奇异、神秘和十分特别的自然与人文色彩,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仿佛总与独特的风情习俗相连,妇女社会问题的沉重面常常被柔化、被遮蔽,甚至被消解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