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用双性同体视角看《秀拉》中秀拉、奈尔两位女性形象
-
作者:
赵霞
王伟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秀拉》
双性同体
性别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以两个黑人女孩秀拉和奈尔为中心展开故事叙述,是经典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文本。从双性气质的视角解读秀拉和奈尔两位黑人女性形象,阐明在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双性同体、双性和谐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
从三个女性形象看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艰难
-
作者:
王稀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自我
黑人女性
-
描述: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三个女性文本《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柏油孩子》中积极地探索和思考黑人女性勇敢,顽强,不懈追寻自我的过程,她清楚地意识到黑人女性在困境中重新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形象的艰难性和必要性,也看到了建构身心解放、独立自主的黑人女性的理想自我的可能性。
-
托尼·莫里森的多角度叙述写作特点
-
作者:
孔令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叙事视角
多角度叙述
写作特点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美国当代小说家和文学家,曾获得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等奖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黑人女作家。女权主义(feminism),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风格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莫里森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包括《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娃》《宠儿》《爵士乐》《乐园》和《爱》。纵观莫里森的主要小说,不难看出,多角度叙述是莫里森在叙事手段上的一大突出特点,突破了小说叙述角度单一的桎梏,使小说从多角度深入人物内心深处,
-
女性神话原型批评解读《秀拉》中的秀拉形象
-
作者:
朱蕾
来源:
科技创业月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秀拉
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
-
描述:
文章试图用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来解读托尼·莫里森小说<秀拉>中的女性形象秀拉,探索西方宗教神话中的女性原型采分析这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从而解读托尼·莫里森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来表达非洲女性对男权压迫的反抗希望以及黑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愿望.
-
托尼·莫里森早期小说的身份主体意识
-
作者:
王稀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身份主体意识
自我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最早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交织影响下的文学产物,文中塑造了多个立体丰满的黑人女性形象,表现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多重生存困境中否定自我,迷失自我,身份主体意识模糊的精神状态,也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她们找寻和建构自我主体身份的艰难性,必要性和可能性。
-
试用“距离说”分析《凝望上帝》中珍妮的形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距离说”
《凝望上帝》
珍妮
-
描述:
《凝望上帝》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所创作的一部在黑人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文章试从主人公、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作者、读者不同层面出发,具体分析女主人公珍妮的形象,进而探究不同的审美距离赋予珍妮迥异的人物形象。
-
从女性神话原型批评视角解读《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朱蕾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女性主义神话批评
《秀拉》
《所罗门之歌》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女作家,这对世界文学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标志着黑人作家特别是黑人女性作家已经在文学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莫里森创作了许多反映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抗争的小说。她以饱满深情的笔触刻画了诸多黑人女性形象,反映了她们对白人价值体系特别是白人男权社会文化的抗争,以及从中追寻自我身份的认同,追寻本土文化回归的历程。同时,莫里森深受西方主流文化和非洲传统文化熏陶,在两种文化的交互影响下,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巧妙运用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来塑造其黑人女性人物,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
近十年中美评论视野中的莫里森小说《秀拉》
-
作者:
沙原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美国
《秀拉》
中国
-
描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文学创作中注重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塑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鲜活的黑人女性形象。通过这些颠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莫里森把自己的笔锋直指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而又细腻地展现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妇女的真正心声。莫里森修正了过去美国黑人文学偏重描写男性的倾向,开始从黑人妇女的视角来观照周围的世界,使黑人女性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得到真正的
-
汤婷婷\莫里森的后现代写作风格与女性主义书写
-
作者:
丰国林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性别歧视
中国传统
汤婷婷
少数族裔
后现代
社会文化
弱势地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后半期,处于边缘与弱势地位的女性和少数族裔都对造成其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文化进行了质疑和重新审视。具有这
-
“疯女人”:女性作家的主体确认焦虑
-
作者:
任天华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曹七巧
疯女人
女性作家
张爱玲
焦虑
中国文学史
女性文本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疯女人”是19~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还是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她们的疯癫无一例外都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疯女人”意象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评论家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格巴和吉尔伯特的见解独树一帜。她们在对于西方19世纪女性作家的研究中指出,疯狂的女性人物通常具有女性本身的焦虑和疯狂的意涵。因此,疯女人的形象吸纳了女性作家的愤怒与不平,并在这恐惧不安的形象中为她们自己以及笔下的女性角色创造出“阴暗复本”。在这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