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形象:男性画家的意象
作者: 张红红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画家   女性形象   表现方式   意象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客体。任何民族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载体。作为图像存在的女性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某一时代的女性生存方式,并隐含着当时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与评判取向。中西方画家虽然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文明体系,其绘画创作手法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却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男性画家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无论美丑、丰腴、娇弱,都是男性审美标准的体现,展示了艺术家对女性的感受,表达了男性自我对人类另
象征与女性——评《啊!拓荒者》中的两位女性
作者: 司君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啊   意象   女性  
描述: 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边疆妇女。在这部小说中凯瑟—运用动物、花卉树木、色彩等作象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烘托了两位女性的形象,深化了主题。
浅谈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下的女性诗歌
作者: 赵佳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歌   意象   自白话语  
描述: 的发展,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后现代下的女性主义诗学,在女性诗歌中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女性经验的意象,二是
哈罗德·品特早期剧作中身份的意象
作者: 叶宁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孤独   控制   女性形象   意象  
描述: 作为在二战后崛起的一代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与二战后英国的社会状况是分不开的。二战后的英国劳工党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旨在在建设“福利国家”的措施,使英国经济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进入了相对繁荣时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的精神创伤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失,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传播开来。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外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最终得到的只会是痛苦、孤单和绝望。存在主义虽然与荒诞派戏剧没有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