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他比女人更懂女人——初探白先勇小说女性意识
作者: 李琦   来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流   小说   女性   心理  
描述: 白先勇擅长从一个温婉的男性角度来剖析女性,他也精于细致打磨女性人物的心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无论是达官贵妇,还是风尘女子,亦或是下等的劳役奴仆等等,均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和极强的人物个性.
伍尔芙的女性观和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赵红英   来源: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意识   意识流   女性人物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意识流小说著称于世 ,通过探析伍尔芙女性观的成因 ,探讨了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分析表明弗吉尼亚的女性观只能是对女性平等地位要求的平和的呼唤和努力 ,而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非女权主义者所推崇的反叛型女性
伍尔夫的文学魅力浅析
作者: 于艳玲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联想   女性观   意识流   内心独白  
描述: 英国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1941)不仅以其意识流小说蜚声于世界文坛,而且作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为世人所公认。她的小说通过对时间的精心处理使其独特
林白小说中的意识流
作者: 金红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流   林白   生命感觉  
描述: 作为20世纪90年代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家,林白小说的个人化、生命体验、叙述方式及对内在灵魂的揭示有她独特的特点,而在这些特点的传达中,"意识流"潜在而又特立独行地存在。概括地
伍尔夫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罗婷   李爱云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意识流   女性主义诗学   中国  
描述: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最初是以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形象为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接受者所喜爱.新时期以后,她更多的是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者形象凸现于中国文坛,她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并促进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伍尔夫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罗婷   李爱云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意识流   女性主义诗学   中国  
描述: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最初是以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形象为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接受者所喜爱.新时期以后,她更多的是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者形象凸现于中国文坛,她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并促进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全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最初是以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形象为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接受者所喜爱.新时期以后,她更多的是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者形象凸现于中国文坛,她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并促进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论中西礼小说《红月亮》的创作特点
作者: 王海涵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流   认罪意识   《红月亮》   中西礼   人物形象  
描述: 长篇小说《红月亮》是日本作家中西礼以自身童年经历及其家族成员的兴衰变迁为叙事主线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以中国东北为历史舞台,以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语言艺术手法塑造出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的创作特点包括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令人叹服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等,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印象和艺术感染力。
伍尔夫的诗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作者: 李爱云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诗学思想   女性主义文学   影响   意识流  
描述: 梳理和阐释。第一部分作为全文的导论,主要是将国内外对伍尔夫的研究现状做一番梳理,着重对一个世纪以来伍尔夫在中国的接受做一个粗略的勾划,评述中国接受者对伍尔夫的译介和研究。第二部分是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