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大冈升平恋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武藏野夫人》和《花影》为中心
作者: 何建军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恋爱小说   悲剧   女性形象   纯洁  
描述: 大冈升平的恋爱小说探寻日本战后的两性关系及风俗人情,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揭示了战后女性的现实处境。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单纯善良,却缺乏自立意识,严重依赖男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没能摆脱日本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
作者: 陈祝容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骆驼祥子   对比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虎妞和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作者把两位女性放在不同审美形态的强烈对比中:一个丑陋;一个俊俏;一个粗野、俗气;一个温柔;一个不惜手段成全自己;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为了别人。这样,从出身到性格,从外表到心灵,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在不同的审美形态的差异和比较中,每一个独特的性格都表现得鲜明、突出。作者采用对比方法刻画出这两个人物,既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中两位女性形象又突出了祥子的性格,同时也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作者: 刘梦琴   来源: 才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女性  
描述: 张爱玲这位带有独特色彩的女作家,她对女性精神和经济上的无法独立,在宗法制的牢笼束缚下的愚昧和麻木给予了深切同情和深刻的揭露。在封建制度、男权压抑下,都自觉地自居于男性的脚下。她们卑微、庸俗、病态。张爱玲用其略带荒凉的笔触揭示了她们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
彻底的人物 欲望的悲剧:对《金锁记》主人公形象的解读
作者: 苏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琐记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金锁记》讲述的是出身低微的市井人家女子曹七巧的一生,尽管她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三从,但作者并没有把她塑造成符合传统观念的女性,而是让其在欲望的驱使下扭曲了人性、母性,成为彻底的人物,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
不同国度里两个相似的女性形象:祥林嫂与苔丝悲剧命运对比探讨
作者: 王爱玲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祥林嫂   苔丝   悲剧  
描述: 比较了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与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探讨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共性,以及不同制度下中西方女性生存观念的差异,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不同国度里两个相似的女性形象:祥林嫂与苔丝悲剧命运对比探讨
作者: 王爱玲   来源: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祥林嫂   苔丝   悲剧  
描述: 比较了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与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探讨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共性,以及不同制度下中西方女性生存观念的差异,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从杜丽娘与林黛玉之差异看作家创作心态
作者: 王应龙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态   悲剧   意识  
描述: 作为叛逆女性形象,杜丽娘与林黛玉在反抗动机和悲剧性质上的差异,折射出作家的不同文化心态。
从荒原意识解读张爱玲笔下悲剧女性
作者: 曹继红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荒原意识   女性  
描述: 荒原意识浸润在张爱玲的所有作品中,张爱玲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通过一个个悲剧女性形象,批判了女性自身的心理误区和人格缺陷,以警示处于麻木状态中的女性,并促使她们突破自我,寻求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男权世界的女性悲剧
作者: 宋建军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悲剧   曹禺   女性形象  
描述: 曹禺在《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中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而且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悲剧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传统文化思想和道德对女性的绞杀和践踏的关注
二尤形象的悲剧性特质
作者: 潘迪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尤   《红楼梦》   悲剧  
描述: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庞大的女性的悲剧世界,二尤作为众多悲剧人物形象的缩影,除了具备这些悲剧女性的共同品质外,还具有很多这些女性没有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出身的不洁和她们自身悲剧对宝玉和黛玉爱情悲剧所起的作用,正是她们区别于其他《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标志。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