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悲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纷纷坠叶飘香阶 浮沉女子多悲凉——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旭
来源: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奴群像
悲剧意识
原罪意识
-
描述: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风靡文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母亲角色还是年轻女子,都构成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她们有着女性的原罪意识。作者通过写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感,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悲剧意识。
-
沈从文的女性观及悲剧意识——兼谈《三三》、《边城》及其他
-
作者:
衷立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女性观
悲剧意识
-
描述: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女性观和悲剧意识:一是沈从文本身的生活经历,二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三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人生。
-
沈从文的女性观及悲剧意识——兼谈《三三》、《边城》及其他
-
作者:
衷立
来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女性观
悲剧意识
-
描述: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女性观和悲剧意识:一是沈从文本身的生活经历,二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三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人生。
-
灵魂漂泊的精神家园
-
作者:
李刚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绘画艺术
悲剧意识
萧红
女性主义
-
描述:
萧红和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人生体验使两人的创作有着诸多共同的地方,而生活地域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的熏陶的又使她们关注的对象各有不同,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运用比较的视角,从四个方面对二人创作中的异同进行阐释,并对这些差异的成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彰显二位女作家的风采。
首先,从萧红和张爱玲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她们都经历了文学理想的漂泊、女性的精神反抗、游离于时代火焰和生命回归的寂寞这样几个阶段。童年的无爱和少年的漂泊给她们的一生和创作打下了
-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
-
作者:
罗毅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生活
类型人物
典型人物
悲剧意识
女性书写
-
描述: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两个奇异的亮点。她们经常同时出现在评论家的文章里和读者的心目中。论者为何将王安忆与张爱玲联系在一起,相提并论?她们之间有怎样的渊源?归根到底,将两位相距半个世纪的女作家联在一起的关键词是上海和上海的女性。
以张爱玲而论,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以女性化的世俗取向,不同于“五四”激进女作家冰心、丁玲等的书写姿态,冷峻理性地审视着上海女性,鲜明地描绘出一群没落贵族女人的“太太生涯”,如《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以残存的青春成就一桩婚姻的白流苏,《金锁记》中被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