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电视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作者: 朱瑞君   来源: 华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广告   性别歧视  
描述: 电视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其中以女性形象为主要看点的广告更是不胜枚举。本文主要分析电视广告中以女性形象为主的性别歧视现象,归纳其主要特点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歧视
作者: 高悦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性别歧视   媒体性别平等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是一种说服性和营利性的传播,它的文化意味更多地决定于其商业运行规律。当代广告过多利用了女性身体的自然属性,却忽视了女性作为社会角色应有的社会位置和社会价值,在形象的叙述、表达与塑造上,依然显现出男权社会文化遗留的痕迹和性别歧视的阴影。
赖特在女性人物塑造上的三大败笔
作者: 庞好农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他者   失真描写   女性人物  
描述: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把女性人物描写成缺乏个性和主见、生活堕落、愚不可及的"他者",把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归咎于女性,渲染女性是祸水的男性偏见,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赖特的写作方法沿袭了"妇女是为男人而造"的父权制观点,对女性人物的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的局限性和败笔。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析
作者: 苏子恒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表现形式   英语语言   原因  
描述: 语言性别歧视性别歧视的重要形式之一。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主要包括:称谓形式中的歧视;词汇的不对称性;语义所指方面隐含的贬义色彩;男性词的泛指现象;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他方面。这种性别歧视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流变初探
作者: 杨华荣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族压迫   性别歧视   女性叙事声音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的产物和表征,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经历了极其艰辛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以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文学创作为主线,初步探讨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流变和历史传承.
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诞生与建构
作者: 左金梅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   受害者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把妇女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体性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白人中心到后殖民女性主义等等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这种批评理论所具有的生产力和思想活力,同时该理论也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如对女性语言、女性风格的探讨尚无定论,对文本意识形态的强调使之缺乏美学分析等等。
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俊春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广告   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传播方式的一种,广告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化观,另一方面又将对公众文化观形成、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广告塑造的两性形象,一方面是基于公众已有的性别意识,一方面又会反过来强化公众固有的两性观。而以电视这种声画俱备的双通道媒介为依托的广告,塑造的广告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其社会影响力大于其他媒体,是塑造公众社会文化观念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了解公众的性别观有重要作用,对电视广告的女性形象分析还有助于发现广告
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晓玲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打破沉默   汤亭亭   性别歧视   文化融合   文化冲突   《女勇士》  
描述: 汤亭亭(又名玛克辛.洪.金斯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卓越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通常被认为是将亚裔美国文学引入美国主流文学的领军人物。通过《女勇士》(1976)、《中国佬》(1980)、《孙行者》(1989)这三部作品,汤亭亭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建立了她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事实证明,她是成功做到融合中西文化的最有影响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于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创建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很多学
身体修辞:男性杂志封面女郎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 王佳毅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社会学   性别歧视   社会文化   封面女郎   男性杂志   女性媒介形象  
描述: 边缘化或是表现出对女性的刻板成见或显示女性在媒介中的刻板形象——女性始终处于被动的、驯服的、附属的社会地位。由此,媒体进一步宣扬了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从而充分地满足了父权社会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体制需要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主题剖析——以《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和《紫色》为例
作者: 王静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完整   性别歧视   生存   女权主义   种族歧视   艾丽斯·沃克  
描述: 艾丽斯·沃克(1944-)是当代美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沃克的作品主要描写深受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爱与恨,表现她们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完整的斗争,反映了沃克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的艺术追求。不过,沃克最为显著的成就,在于其有别于主流女权主义的“妇女主义”理念。沃克的“妇女主义”既凸现非裔女性的主体地位,又坚持“致力于整个民族——无论是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整的允诺”。本论文以沃克在她的评论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对“妇女主义”界定的剖析为依据,通过比较沃克的第一部长篇小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