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4 条
-
欧洲19绘画女性形象之——莎乐美解析
-
作者:
唐毅
来源:
科技资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女性
-
描述:
在西方美术史中,美丽的女性往往是书中或画里不可或缺的主角。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这些女主角往往以圣母玛利亚之貌出现在充满宗教意味的圣像画里;又或是幻化成希腊神话故事里的女神维纳斯,以曼妙迷人的美丽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她们往往代表了某个时期艺术上美感的共同体验,或是画家心中所追求的理想美的形象。
-
“涅瓦大街”:关于女性的叙事―果戈理《涅瓦大街》女性形象的解读
-
作者:
彭甄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涅瓦大街
果戈理
女性
-
描述: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
朱淑真咏花木作品中的抒情女性形象
-
作者:
魏玉莲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花木作品
形象
朱淑真
女性
-
描述:
宋代才女朱淑真,咏花木作品数量不少,其中蕴含着快乐纯情、哀怨孤独和坚韧不屈三类不同的抒情女性形象。
-
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
-
作者:
杨朋
来源:
语言与文化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人女性
属性
形象
定势
-
描述:
本文选取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传媒手段——电影作为研究文本,针对好莱坞电影对华人女性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文章以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为理论基础,从视觉和权利话语两方面阐述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两种属性。在全球化语境下,美国电影对华人女性形象的定势刻画对世界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男权下的女性存在——解读《黑暗的心》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魏红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黑暗的心
康拉德
女性
-
描述:
《黑暗的心》这部被称为康拉德的巅峰之作被男性为主体的康翁评论家们称赞为善于张扬男子汉气概的一部"没有女人的男人"小说。本文试图从女性的存在被埋没于男权的视域之下,分析男权意识及文化对传统女性形象
-
男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曹国辉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形象
女性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现了许多许多女性形象,这其中有男作家笔下的子君、繁漪、静女女士,还有女作家笔下的莎菲、贞贞、亚倩等,她们丰富了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但用比较学的观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
浅析古典文学中的怨女形象
-
作者:
胡艳
来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怨女
古典文学
形象
-
描述: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其中怨女形象不仅博得后人的同情泪,同时她们“怨而不怒”的性格也留给后人深深的思考。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鸟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安娜与杜十娘的形象与性格比较
-
作者:
黄强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安娜
性格
杜十娘
-
描述: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该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