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契诃夫小说人物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晓艳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契科夫   女性  
描述: 女性形象的诠释。他不仅描写庸俗、可怜、作为男人附庸品的“旧”女性,更热切地讴歌了那些敢于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新”女性。分析契诃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契诃夫的思想,了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职业女性的形象塑造
作者: 文琼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形象   塑造   魅力  
描述: 职业女性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必须注重内外兼修,既要提升自己的形象魅力,更要注重内在魅力的提升。本文简要探讨了提升内外魅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论华裔泰文女作家牡丹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作者: 全莉   来源: 东南亚纵横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人女性   形象   牡丹   小说  
描述: 华裔泰文女作家牡丹是一位文学成就显著、创作风格鲜明独特的当代作家。她用中泰文化的双重视角,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色而又深深融入泰国社会的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了泰国华人移民的阵痛与新生。
浅析《雷雨》女主人公繁漪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婷   王潇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繁漪   曹禺  
描述: 繁漪是《雷雨》塑造众多人物中最有特色、最具个性的一个。一直以来,对繁漪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她不恪守妇道,违反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的人则认为她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是个极其可怜的女人。本文试从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无爱婚姻中的苦苦挣扎、为爱痴狂的女人等三个不同的侧面剖析繁漪的性格,展现其艺术形象
历史时期壮族女性形象的复合形态
作者: 袁君煊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壮族   女性  
描述: 壮族女性是众多民族中形象特别突出的一个群体,她们是族群的创造者、家国的护卫者、爱情的主动者、风情的演绎者。在长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壮族女性扮演着"女强人"角色。壮族女性凭着她们对族群
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中的神圣女性形象
作者: 高思佳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达芬奇密码   形象   神圣女性  
描述: 一个神圣的女性在耶稣布道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女性在《圣经》中的名字是“抹大拉的玛丽亚”,或被简单地称做“抹大拉”,福音书作者们这样的处理是为了提高其在书中的辨识度。这种20世纪早期的分析给出的传统解释在当今仍被大众所接受。当代学者对于抹大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女性主义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女性在宗教中的作用以及女性在长达17个世纪中被剥夺的成为牧师的权利。抹大拉的玛丽亚,是耶稣第一个门徒,无论是天主教、新教,还是犹太教,都把她作为女性的代言人。
浅析沈从文笔下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
作者: 孙宝华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女性   形象   独特内涵  
描述: 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女性既有纯朴、善良的一面,同时又带有愚昧、麻木的一面。通过对她们及她们的故事的叙述,作者展开了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同时在作品中还经常以乡村人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并把乡村化身为笔下的湘西女性,通过她们的言行来反衬城市与乡村的不相容。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
作者: 苏健夫   来源: 黑河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   悲剧   爱情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塑造的一位令人深思的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极具震撼力的女性形象之一。安娜·卡列尼娜以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勇于打破“牢笼”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始终褒贬不一,令人深思。
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王源形象解读
作者: 刘晓巍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王源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且重要的作家。除农民形象和女性形象外,赛珍珠还塑造了一系列既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又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滋养的中西合璧的青年男性形象,《大地三部曲》中的王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试从王源形象出发,深入探究赛珍珠的文化理想和社会理想。
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建构
作者: 龙艳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男性化   女性意识  
描述: 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