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形象解读】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飘》中斯嘉丽的形象解读
-
作者:
高宁
杨震
戴佳慧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斯嘉丽
形象解读
女性主义
-
描述:
《飘》是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巨作。小说主要描绘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真实情感,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明、清晰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爱情、事业两方面分析斯嘉丽的女性形象,探究人物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
日本小说改编电影《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刘彩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浦友和
伊豆的舞女
三口
世界文学史
少女形象
日本文学
形象解读
日本女性
人物形象
川端康成
-
描述:
《伊豆的舞女》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坛地位的重要作品,是其早期创作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短篇小说,这部作品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1]并先后六次被搬上荧幕,在电影
-
凯鲁亚克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满盈
张梦军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金斯堡
凯鲁亚克
埃伦
巴勒斯
离婚以后
达摩
形象解读
迪安
-
描述: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7)与埃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等人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代表人物。他们所兴起的垮掉派运动轰动一时,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颇为著名的时代现象。"垮掉的一代"文学和爵士乐一样,是美国土生土长的文化现象,共同的时代背景使它们在精神上彼此相通。在凯鲁亚克不算长的一生中,他共计创作了18部小说和游记,如《在路上》(On the Road,1957)、《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
-
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秀拉的形象解读
-
作者:
曹润霞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秀拉》
托妮·莫里森
黑人女性
女小说家
形象解读
早期作品
美国黑人
黑人男性
民权运动
-
描述:
托妮·莫里森的早期作品《秀拉》是一部典型的非裔美籍女性的成长小说。它以黑人秀拉的成长为主线,描述了美国黑人社区“底层”的生活图景,塑造了一位敢于挑战社会习俗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试图运用“他者”理论来探究黑人女性“他者”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探讨黑人女性走出“他者”地位的途径。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小说家。其作品始终把黑人的历史和前途作为主题。小说《秀拉》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至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