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两代女性的自我追求:《呼啸山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卫水水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的自我追求   形象分析  
描述: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最经典的作品,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女性的自我追求角度分析了小说中两代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的命运沉浮、挫折经历,并且进一步分析两代人不同婚姻结局的原因,剖析两位女性的形象.
“街头小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昊   蒋京兰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街头小报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描述: “小报”是“一种社会传播方式,是大众表达的潜在论坛”①。“小报”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离奇故事,正是这种潜在论坛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有不同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各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本文从“小报”中最大的卖点——女性,来讨论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的形象。
“街头小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兰州“街头小报”为例
作者: 张昊   蒋京兰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街头小报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描述: “街头小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兰州“街头小报”为例
奥斯丁及其小说中的经典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徐锦仁   来源: 读与写·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影响   经典重现   创作动机   形象分析  
描述: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一生共完成了六部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喜剧手段,借助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奥斯丁本人的婚姻观,展现了18世纪英国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的社会风情,真实记录了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本文通过对其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等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奥斯丁形象塑造的动机,阐释奥斯丁婚姻观的独特之处、进步意义和现实影响。倡导今天的人们要重视自己的情感生活质量,同时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爱情与婚姻。
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白鹿原上论小娥
作者: 陈劲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小娥   文化反思   形象分析   悲剧命运  
描述: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论《谢天香》中谢天香的形象
作者: 徐慧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汉卿   谢天香   形象分析  
描述: 关汉卿在戏剧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妇女形象,谢天香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位。她具有其他女性形象中的诸多美好品质,又与她们大相径庭,历来学者对她褒贬不一。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谢天香形象的复杂性与具体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审美追求、伦理观念、创作个性及世俗审美是密切相关的。
对青春励志剧《奋斗》中80后都市女青年形象分析
作者: 张粟溪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奋斗》   80后   形象分析  
描述: 本文所重点讲述的是其中最为典型的80后都市青年女性人物(米莱、夏琳、杨晓芸、露露),她们分别代表着四种不同的价值原型,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这四位女性的身上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命运。
西方女性主义媒体研究述评
作者: 刘胜枝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体研究   文本分析   形象分析   文化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理论认识的变化,西方的女性主义媒体研究大致经历了形象分析、文本分析、文化研究三个阶段。在形象分析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媒体倾向于较少、较低、刻板化、类型化地呈现女性形象;在文本分析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文本中被编码的、深层的父权制意识形态;在文化研究阶段,研究者突破了文本的局限,把关注点投向了女性受众、日常生活、社会情境等现实层面上来探讨性别文化及其建构过程。
《桃花扇》中李香君艺术形象的塑造
作者: 房亚红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香君   艺术风格   《桃花扇》   形象分析   戏曲艺术   创新人格  
描述: 孔尚任对李香君形象的塑造不再突出她的才艺、相貌,而突出地表现出她的自我意识与对国家社稷的关注。李香君被塑造成独一无二的的女性形象,是女性地位的提升,女人意识的觉醒表现,甚至超越了传统书生的形象。李香君的形象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女性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
鲁迅笔下没有配角——《故乡》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驰   来源: 新课程(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她说   使人   豆腐西施   我的母亲   《故乡》   衣食无忧   形象分析   张驰   闰土   艺术杰作  
描述: 鲁迅的作品魅力非凡,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样的鲜活生动,使人久久难忘,久贮于心间。小说《故乡》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母亲和杨二嫂,她们的光芒并没有被所谓的主角淹没,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咀嚼,反而更为醇厚隽永,只能说在先生的作品里没有配角!母亲的着墨不多,对她出场的描写是"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我的母亲很高兴,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