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差异】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光影叙事中异化的香港女性文学翘楚―符号学视角下亦舒电影与小说差异的解析
-
作者:
谌黔萍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舒小说
符号学
亦舒电影
差异
-
描述:
运用一般符号学和电影符号学理论解析亦舒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说明亦舒小说语言系统并不适合光影方式的转化。
-
光影叙事中异化的香港女性文学翘楚―符号学视角下亦舒电影与小说差异的解析
-
作者:
谌黔萍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舒小说
符号学
亦舒电影
差异
-
描述:
运用一般符号学和电影符号学理论解析亦舒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说明亦舒小说语言系统并不适合光影方式的转化。
-
阻隔的一时双璧——关于《随园诗话》忽略清溪吟社之分析
-
作者:
石旻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兆麟
清溪吟社
袁枚
女弟子
差异
-
描述:
乾隆末年,张允滋等吴中闺秀结"清溪吟社",多以任兆麟为师,谈诗论艺,一时称盛。几乎同一时期,袁枚开始广招女弟子,所撰写的《随园诗话》中也留有大量当时女子作诗的记录,却未曾提及吴中闺秀结社之事。通过对清溪吟社和随园女弟子的具体分析,可以推见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可见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不同风貌。
-
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
-
作者:
杨媛
来源: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自我
谭恩美
女性
差异
-
描述:
谭恩美(Amy Tan 1952-)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多位学者认为是探索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范本.本文将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分析其小说<灵感女孩>(The Hundred Secret Sensel952).谭恩美小说中的各神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移民后代存在状态的思考,并且她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这些人物融合了作家时形象交叉、多重身份的重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想象物,不论怎样,她们传达的是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自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