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罗志峰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流逝
白先勇
女性形象
小说
悲悼情怀
-
描述:
白先勇刻画了约八十名女性,数量可观,这些妇女形象性格各异,绝无雷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这个系列有着鲜明的传统特色和现代特色,有的形象达到了典型的高度。在小说中,白先勇“寓传统于现代,融西方于中国
-
论丁玲小说的婚恋叙事
-
作者:
杨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婚恋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论丁玲小说的婚恋叙事
-
从“生殖”与“性”中看贾平凹小说对人生命力的关注
-
作者:
张保凤
来源: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贾平凹
生殖
小说
生命力
-
描述:
现代人的生命力、生存状态问题是贾平凹作品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贾平凹在小说中通过营造女性生殖器官意象,契合古老的道家文化含蕴,表达了对“生殖”背后所隐含的强大生命力的重视与肯定。由此深化,从“性”的角度
-
论《珍妮姑娘》的悲剧性因素
-
作者:
段秀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珍妮姑娘
悲剧人物
父权文化
女性形象塑造
小说
-
描述:
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的悲剧性,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较少受到关注的一部小说.文章塑造了珍妮这一悲剧形象:她善良、可敬,具备种种美德
-
《金锁记》悲剧形象与悲剧根源探析
-
作者:
闫薇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雄性
张爱玲
男性形象
金锁记
人性需求
衰落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小说
-
描述: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受关注也是最成功的一篇小说。在这个蕴涵丰富的文本世界里,作者以同情的眼光注视着笔下的人物,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把人性的渐失揭露得淋漓尽致,并以冷峻平淡的语言,塑造了雄性衰落的男性
-
悲情中的执著守望——解读川端康成《雪国》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聪颖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子
雪国
作者
艺妓
执著
女性形象
岛村
小说
心灵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的《雪国》倾注了作家对生的执著,对爱的苦恋,是一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缠绵悱恻的歌,特别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者美的理想。
-
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付红妹
张虹付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儿
成熟
曹文轩
气息
可爱
解读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的邪恶欲念。世界仿佛因有了她们,也变得宁静了许多,圣洁了许多。”(1)当读完曹文轩的小说之后,便会发现这段话恰恰是解读曹文轩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一把钥匙。曹文轩在创作中无疑是偏爱女性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偏爱女孩
-
从新视角再看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伊甸园》中的新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邹德芳
来源: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视角
太阳
传统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升起
形象分析
海明威
男性
小说
-
描述:
长期以来,海明威一直被评论界称作大男子主义作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在文学评论界的出现,人们纷纷谴责海明威,认为他的作品中一贯有性别歧视的倾向。比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布莱特·阿什利和《伊甸园》中的凯赛琳。然而这些观点都是从传统的道德观出发的,违背了海明威的初衷——塑造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并表达他对新女性的同情和理解。如果换一个视角来分
-
虔诚的罪和《赞美诗》
-
作者:
任明丽
来源:
欧美文学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
寓言故事
赞美诗
俄罗斯女性
圣经
上帝
人类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赞美诗》是俄罗斯著名散文家、戏剧家弗利德里希·戈连施坦(1932年生)的代表作之一,它写于1975年,1986年发表于国外,1991—1992年作为回归文学发表于《十月》杂志上。这部小
-
论西蒙·波伏瓦小说《女客》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邓颖波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著作
生命体
女权主义
存在主义哲学
创作
小说
女性
-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因理论著作《第二性》被女权主义者视为鼻祖,但其小说常常归为存在主义小说而被排除在女性文学研究之外。不可否认波伏瓦在小说创新和现实风格方面与萨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她的作品仍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无论女性形象、女性创作、还是女性阅读方面在诸多女性文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