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50 条
-
男权文化的反叛与归顺
-
作者:
林盼盼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池莉
小说
-
描述:
池莉是中国20世纪当代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一系列的小说作品广受读者的喜爱,为其赢得了“文坛明星”的殊荣。在池莉的笔下活跃着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一直致力于冲破男权文化的制约,然而最终没能够打破这一制约。
-
菲茨杰拉德小说对女性的妖魔化
-
作者:
赵康
来源: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女性主义批评
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和"20年代的编年史家"的菲茨杰拉德,为美国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长期来,人们只关注他对美国梦破灭的描写,却忽视了他作为一个有着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作家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若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重新解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这种歧视和偏见充斥在他的作品中。
-
从接受美学看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
-
作者:
陈艳华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
小说
-
描述: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张氏小说在情感体验和叙述视角上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而在女性人物塑造和人物内心刻画方面又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张氏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正由此显现。
-
浅析《爱玛》中的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
-
作者:
安琦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内心世界
小说
-
描述:
小说《爱玛》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各有特点,各自在小说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奥斯丁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处理生动感人、细致入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从对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的性格及写作方式的分析来感受《爱玛》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
从接受美学看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
-
作者:
陈艳华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
小说
-
描述: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张氏小说在情感体验和叙述视角上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而在女性人物塑造和人物内心刻画方面又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张氏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正由此显现。
-
90年代女性写作的独特景观——试论林白、陈染小说的话语形式
-
作者:
蔡育红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语方式
女性作者
小说
-
描述:
作为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代表 ,陈染和林白在小说的话语表达方面进行了大胆地革新 ,采用了独语的方式。独语既指向女性创作者本人基于个人的性别体验 ,面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又
-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侠故事及女性研究综述
-
作者:
高慧芳
来源:
云梦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侠
传奇
小说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侠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无论是传奇、话本还是戏曲,女侠在各类文体中都有着经典形象和文本故事。从20世纪初以来,对于女侠故事的研究,基本上从女侠形象、性格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角度展开,以古典文学常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切入,论述女侠形象及其文本意义、历史意义。而女性研究要想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开拓,要从三个方面急需探索:一是打通分类和既有的研究范式;二是引入新资料、新证据,在史料、文献、文学作品中挖掘新内容,以及依托考古新成果及最新出土文献;三是理论的创新、提炼与总结。
-
考评式结社与清代小说
-
作者:
阳达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评式结社
清代
女子结社
小说
-
描述:
的许多小说都提到了考评式结社,但小说家却描绘了与现实不同的特点,即将女性变成结社的主角,客观上反映了清代女子结社的状况。
-
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观点刍论
-
作者:
何鹃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观点
小说
-
描述: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以对女性和女性关系的描绘为主,集中体现了她对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在对女性的研究中,多丽丝·莱辛提出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女性观点,不仅突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定位,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还引发了现在的人们对于女性的很多思考。
-
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试论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李新平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命题
凌叔华
小说
-
描述: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的著名女作家,她与冰心、庐隐一样善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中观照女性的命运,探寻女性的命题,书写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她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都市温饱人家和高门巨室中那些温柔端庄的温婉女性,通过对她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生际遇的描述,揭示了封建家庭影壁、屏风后的生活内幕,讲述五四妇女运动以外的闺门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时代生活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