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艳琳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艾丽丝·门罗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是进入艾丽丝·门罗小说世界的最佳途径.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经历了从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空间和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到女性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找寻和建构自我身份,再到解构父权中心,重建女性家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门罗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到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出女性个体对寻求人格建立的完整过程,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
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研究
-
作者:
秦燕南
来源:
科教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意蕴
小说创作
凌叔华
-
描述:
凌叔华是民国十大才女之一,其文学作品擅长表现女性,善于心理写实——细腻的心理刻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分析了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反差、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
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研究
-
作者:
秦燕南
来源:
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意蕴
小说创作
凌叔华
-
描述:
凌叔华是民国十大才女之一,其文学作品擅长表现女性,善于心理写实——细腻的心理刻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分析了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反差、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
论路遥小说中的英雄主义及其心理根源
-
作者:
肖庆国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根源
英雄主义
小说创作
路遥
-
描述:
路遥小说表层的精神书写掩饰了其真实的创作心理,导致以往的路遥本人及其文本研究都很难深入。将浮于文本表层的现象剥离,深入作家创作的心理根源,不难发现路遥的创作过分地满足于自我的情感补偿。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路遥在青少年时期形成了难以割舍的英雄主义情结,作为日后小说创作的重要心理动因,深刻地影响了其人格结构和创作走向。英雄主义情结导致路遥小说创作产生了罅隙,主要体现为人物形象的缺失,尤其是女性文学形象的损害,以及现实主义的名不副实。
-
泰华作家陈博文小说研究
-
作者:
SAOWAPAPORN
HONGTIPAYACHAT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题材
小说创作
文化内涵
陈博文
人物形象
-
描述:
陈博文(1926 - )是泰华文坛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作品产量最高的泰华作家之一,并获得泰国国内与国外的不少奖项。其在1972年踏上文学道路,创作了多种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尤其是小说种类,其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人物形象众多,具有地方性的魅力,饱含着中泰文化风味,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华作家,因而本论文以陈博文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力求对其小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的结构与内容如下所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目前泰国与中国的学术界关于陈博文的小说创作研究状况
-
漫话小岸的小说创作
-
作者:
孟宏儒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期刊
女主人公
作家
思想观念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阳泉的文学事业发展迅速,文学创作异常活跃,不但冒出了许多实力强劲的文学新秀,而且创作出一批很有档次的文学力作。且不说散见于全国各种报刊、杂志上的单篇作品,
-
“无穷镜”下硅谷华人女性精神生命的巅峰体验(下)——从旅美女作家陈谦的长篇新作《无穷镜》谈起
-
作者:
王红旗
陈谦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精神生命
华人
小说创作
美女作家
长篇
女性文学
硅谷
-
描述:
灵魂飞翔:寻找在哪里迷失了“爱”王红旗:我在前面就讲到,您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在新移民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很少书写新移民的血泪辛酸,个体的民族特质与“他者”文化纠葛的身份痛苦;
-
颤栗的城市 成长的女性:2002年小说印象一种
-
作者:
王干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成长
小说印象
密切相关
小说创作
购物中心
城市化
女性文学
现代城市
女大学生
-
描述:
城市和女性是近年来小说创作的一个生长点,城市在发展,女性在成长,城市与女性的关系密切相关,水乳交融,城市虽然不是专为女性设置的,但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给女性的存在和独立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空间。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自然也带动了女性生活的变化和动荡。城市是什么?是高楼大厦?是霓虹灯?是酒吧群?是地铁?是电车?是豪华购物中心?是立交桥?是各种各样的聚会和会议?……这些都构成了城市的表征。但城市化不仅仅是普及这些表征符号,城市化对有几千年农业社会历史的当下中国来说,是一个曲折的复杂的漫长的转型过程。苏东坡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