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当代女性写作中的“家”情结
-
作者:
黄素华
来源: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家
女性写作
身份定位
-
描述:
本文从分析徐坤的《厨房》入手,联系同时代及以往的女性文学文本,发现其中出走-回家模式的反复,但不同的是,当代女性写作面对自身的漂流身份,开始重构“家”的价值体系,她们传达出和男性一起组建完整世界的信号。这就与以往的决然否定形成了反差。
-
女性生存境遇的时代书写:1980年代女性剧作家研究
-
作者:
周俊杰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家
悲剧
婚姻
-
描述: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被压制、禁锢数年之久的中国话剧和中国的经济一样,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振兴的力量,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率先走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前列,而肩负起传达社会变革先声的重任。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引入,许多剧作家积极吸收和借鉴这种外来戏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大胆创新,把中国传统戏剧的精髓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新颖的戏剧手段相结合,为八十年代的剧坛贡献了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优秀话剧作品,如:《车站》、《野人》、《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狗儿爷涅槃》
-
短暂而永恒的追寻──试以“家”为切入点解读萧红
-
作者:
王宝丽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
萧红
回归
追寻
-
描述:
萧红是中国的天才女作家之一,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也即她心中的理想的“家”。为了自己的梦想她漂泊一生,最后在南方孤岛香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没有一个人始终陪伴着她,她始终是孤独的,唯有文学忠实地伴随着
-
印尼华人女作家的写作选择与叙述风格
-
作者:
吴新桐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作选择
轻抚伤痕
家
叙述风格
-
描述:
印尼华人女作家的文学是一种独特的书写,它以印尼华人女性这一独特群体在印尼的历史遭遇与生存现实为创作之源,除了反映女性个体的视角和体验之外,还反映了作为印尼社会的弱势族群的独特视角和体验。印华女作家从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出发思考人生,儒家文化精神和印尼社会传统观念沉淀于印华女作家的无意识中,影响着她们关照人生的方式。她们的书写是她们在印尼社会的历史遭遇与现实处境在文学上的一种折射,简言之,印华女性文学就是印华女作家的边缘身份、儒家文化精神和印尼社会传统观念之沉积以及她们的生存境遇(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作用下的想象
-
《左传》中徘徊在家、国之间的女性形象一瞥
-
作者:
程莹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家
《左传》
国
女性
-
描述:
先秦时期很少有专门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左传》虽不是以写女性为主,但展示了少数女性生活的一角。本文中所论述的徘徊在家、国之间的女性尤其如此。
-
“家”与“女性”:废名小说的生态主义叙事
-
作者:
王明丽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名
家
文化空间
女性
生态主义
-
描述:
。文化空间变异的感觉深深渗入现代知识分子笔端的女性形象。自然、环境与女性的并置让人触目惊心。而在《桥》的空间性叙事中,"家"所象征的伦理之善的破灭,促使布满全局的男性叙事者的权威眼光和话语,转变为对
-
试析《家》中“琴”及其他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
作者:
俞修好
来源:
合肥教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琴
社会意义
家
小说评论
女性形象
-
描述:
试析《家》中“琴”及其他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
生命的叩问--张洁伤口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
-
作者:
吉崇敏
张景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张洁作品
家
文化反思
女性
-
描述:
张洁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史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而走向女性精神层面的建构。对家的背叛与守望,对女性自身的寻求,对和谐 的伊甸园的追求,构成张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征。
-
生命的叩问--张洁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反思
-
作者:
吉崇敏
张景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张洁作品
家
文化反思
女性
-
描述:
张洁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史上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而走向女性精神层面的建构.对家的背叛与守望,对女性自身的寻求,对和谐的伊甸园的追求,构成张洁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特征.
-
《紫色》——一曲追寻之歌
-
作者:
郭哲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姓名
身份
《紫色》
家
追寻
-
描述:
《紫色》是爱丽丝·沃克也是女性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成功的描述了男权社会下,以西莉亚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受到的性别压迫和种族歧视,以及这些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她们从备受压迫、失去个体身份到获得幸福与尊严。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中,她们自由完整的身份获得承认,收获了友情和亲情;她们获得了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解读这部小说的追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