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
作者: 任一鸣   张淑萍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维吾尔族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地域特色;在传承中又有对于现代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女性人物形象倾注了更多的痛惜与企盼,具有浓郁的悲剧特色.这由此呈现出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特有的文化内涵,独具的艺术价值.
当代女性爱欲书写的历史演变及其审美特征
作者: 赵树勤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欲自足   审美特征   女性爱欲   爱欲主体  
描述: 本文从两个向度描述和论证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爱欲书写从被动到主动、从客体到主体的历史性演变 :其一 ,建立独异自足的女性爱欲王国 ,女性爱欲同时充当主体和客体 ;其二 ,建立两性关系式中的女性爱欲主体。同时 ,多方阐释了演变的意义及其书写的审美特质。
论丁玲早期小说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征
作者: 陈泓   来源: 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化内涵   丁玲   早期小说  
描述: 丁玲早期小说主要包括《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短篇小说集,其当时的小说以强烈的叛逆色彩和自叙传风格而成为“五四”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主要通过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从而认识丁玲早期小说的独特的“现代性”色彩及其对“五四文学”包括当时的女性文学所作的贡献。
论词的女性美
作者: 许鸿翔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女性文学  
描述: 词是华夏文苑中的一株奇葩,具有女性文学审美特征。具体而言,有三方面女性审美特点:其一是物象的小巧美;其二是情思的幽曲美;其三是格调的轻柔美。
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新论
作者: 张柟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学   艺术创新   话语权  
描述: 概观李清照生平创作,特别是其词作的语境特征、语义特征和视界取向,与其他诸家比较,李清照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个性对传统的女性文学批评观念反弹琵琶,从而确立"婉约词宗"的不拔地位,努力实现女性文学悲剧的超越。
论大众文化语境与女性文学写作
作者: 刘凡荣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语境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描述: 本文是对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与女性文学写作之间关系的探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兴起,大众文化迅速地在中国崛起,有关大众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90年代以来人文学科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其文学理论的传播,中国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从张洁、张辛欣、池莉,到林白、陈染再到七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她们具有性别色彩的写作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大众文化一方面为女性写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强烈的渗透性,借助于自身信息
《话语的真相:中国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死亡叙事分析》
作者: 孙怡雯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修辞技巧   结构设置   死亡描写  
描述: 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话语机制,然而这种不同常处于却被忽略的状态。文学研究者通常将对女性文学的研究集中在对女性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意义、人性关注、思想解放以及爱情自由等方面的探讨,而忽视了对女作家文学作品中所显露出的女性审美体验的探析。因此,发掘出女性文学作品中话语背后诉求的真相成为研究者的当务之急,而如何寻找到探寻女性作家共同话语机制的切入点则成为我们的思考对象。死亡的不可逃避性为我们探讨女性作家话语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研究点,并且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女性作家们对于生存与死亡的思考及独特性。带着这
外来影响下的女性小资文学
作者: 王志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女性小资文学   文学价值   外来影响  
描述: 于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女性小资文学,向人们展示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小资”群体是现代都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小资群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反映小资生活的女性小资文学则是认识小资群体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女性小资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深入了解、研究女性小资文学,对女性小资文学进行批评指导,也就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目前女性小资文学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
人生歧路上的追寻
作者: 王艳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学价值   女性境遇   创作基调   庐隐作品  
描述: 闽籍作家庐隐是“五四”新文学拓荒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擅长小说创作,也写诗歌、散文,而小说影响最大。作为20世纪“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庐隐用她的创作实绩昭示了女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她与冰心、冯沅君、凌淑华、苏雪林等一同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推波助澜,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第一道亮丽风景。庐隐是一个感情极为热烈的女人,性格直爽。不幸的是,她一生中经历的坎坷太多了。这就决定了为什么在她的作品中,总是强烈地流露出她内心的悲哀与寂寞,这种调子,几乎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又是用一种自然
谈谈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的性别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朱常红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建筑美学   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藏书楼   建筑   性别  
描述: 这篇论文从性别研究理论出发,认为中国图书馆建筑经历了古代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古代藏书楼主要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女性美及其文化特征。 “性别”是人们用以自我定义的最为基本的成分之一。性别研究始于西方60年代的妇女运动,80年代后,性别研究者常用“gender”(侧重性别的社会性)替代“sex”(侧重性别的生物性),以显示男女之间的平等。这篇论文从性别(gender)的人类学、社会学意义出发,探讨其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中呈现的性别美及其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建筑大约开始于周代,19世纪末
< 1 2
Rss订阅